盛唐輓歌 作品

第103章 無所不在的結社

  不過她看了看方重勇的身材,以及稚氣未脫的臉龐,隨即拍了下腦門,懊惱答道:

  “瞧奴家這記性。使君可能是才來河西不久,不知道這裡的結社之事。

  我家與那些人家裡一同出錢出力,修了一條水渠,將黑水引到我們的屯田這邊。為了修水渠,我們便結成了一個渠社,平日裡除了強制安排社員維護水渠外,還會根據渠社規矩互幫互助。

  他們有麥子沒有石磨,我家有石磨沒有壯勞力,所以其他的社員就會秋收農忙時幫我家收割稻穀小麥,他們則是定期把麥子送來,我給他們磨好了再還回去,作為酬勞的一部分。”

  王二娘子耐心的解釋了一番,方重勇從這番話裡面,發現了這家人有數十畝水田,家中壯勞力從軍,卻沒有因此破產的秘密了!

  答案就是渠社二字!

  如果在長安郊外,這樣的人家,多半會因為家裡壯勞力從軍,導致田地無人耕種,進而導致收入銳減,甚至是入不敷出。為了解困,這家人得請人耕作,又要花錢不得不借高利貸,或者賣地求生,減少耕種面積,生活水平螺旋下降直到破產。

  總之,日子是過不下去的。

  而河西這裡有渠社,如果某一戶家中壯勞力到邊軍中番上了,渠社裡其他人,會根據規則,根據實際情況給社員提供低息貸款以及有報酬的壯勞力。這樣就避免了因為各種意外而陷入困難的家庭,去外面借高利貸。

  以王二娘子家為例子,她家兩個男丁到赤水軍番上,家中田地無人打理。平時王二娘子還可以勉強弄一弄,但農忙的時候,就必須要人來幫忙。

  而她向渠社內提出申請,所付出的經濟代價,遠遠低於向本地大戶求助!

  雖然這樣長久下去也不是個事,但考慮到本次王二娘子家的男丁,本應該輪替返回家中,所以渠社今年對他們家的幫助,是不可低估的。

  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方重勇微微點頭,似乎明白了甘州,或者說河西走廊的部分政治生態。

  修水渠有渠社。

  織布有紡織社。

  方重勇完全可以推斷出,寺廟裡面肯定有佛社。

  信徒們組織起來,參與佛寺活動,有類似佛社的組織太正常不過了。

  只不過從剛才得到的那些信息看,社與社之間的區別也很大。

  比如王二娘子與院子裡一幫人加入的渠社,就帶有很強的社會屬性,把一個個孤立的自耕農家庭組織起來了,屬於強度很大的緊密連接。

  而紡織社的社會屬性就低了好多,更像是隻有婦人參與的“沙龍”,在裡面無聊解悶,學習交流經驗而已,對社員的約束力不高,影響力也很難跟渠社相比。

  想起在王二娘子家門口排隊的時候,有人攔住自己一行人,方重勇此時才恍然大悟。

  這裡都是“會員制”的,排隊等著石磨來磨麥粒呢。渠社社員們,彼此之間都非常熟識,冷不丁冒出個不認識的人,這些排隊的渠社社員當然要問一下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