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24章 紙上談兵

  張悛不動聲色的說道。

  方重勇一聽,頓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果然,能在本地一呼百應的大戶,確實不是一般人。

  如果吐蕃人來了,這些糧食,就是他們上繳的“保護費”,支持唐軍與吐蕃人死戰。這樣做沒啥問題,因為即使不給,吐蕃佔領沙州後,這些糧食依然會被搶走。

  甚至都不需要吐蕃佔領沙州城。

  如果吐蕃人不來,那麼……這位方使君必然吃不了兜著走,最少要被朝廷懲治查辦。而他們這些本地大戶,將糧食儲存到用於抑平糧價的義倉,這件事又瞞不住,遲早會被官府與本地百姓知道。

  這樣等於是賣了下一任刺史的好,同時敦煌地區的普通百姓也會感激他們仁義,於是便可以提高家族在本地的聲望。

  總之,無論吐蕃人來不來,他們都是不虧的!他們的糧倉主要都在小城以內,城外農莊裡的糧倉,存糧數量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但定然不會讓這些人傷筋動骨。

  對於方重勇來說,有了這批糧食,今年冬天豆盧軍便沒有了斷糧的風險。

  這個提議,可謂是雙贏的選擇。

  在來之前,方重勇就猜到本地大戶一定會有表示,只是沒想到對方居然如此乾脆。

  “本官就替沙州百姓謝過諸位了,公務在身,本官這便告辭。”

  方重勇對眾人叉手行禮之後,隨即帶著方來鵲等人離開,絲毫都不拖泥帶水的。

  對於朝廷拖欠軍餉的大坑,他沒有什麼別的好招,總結就一個字:拖!

  能拖半年就拖半年,能拖一年就拖一年。今天這頓飯,最少可以為自己爭取兩三個月,這樣就能拖到明年春天了!

  至於後面怎麼辦,那後面再說唄。反正基哥都不當人,邊軍軍費都拖欠,那他這個刺史又有什麼辦法?

  又不只有基哥一個人會躺平擺爛?方重勇覺得這方面他完全不輸基哥。

  ……

  隨著春季的到來,河西走廊五州(沙州除外)陸續脫離了軍事動員狀態,各軍番上士卒陸續返鄉務農,每一支邊軍均處於“缺編”狀態。

  每年從初秋到初春這段時間開始,便是吐蕃人進犯的高發期。因此農忙完的屯田軍戶們,便要出壯丁番上,進入河西各軍當中輪番值守。

  而初春過後,吐蕃人本身也不是兵農分離的職業軍隊,他們也要農忙。

  所以邊境會進入相對平靜期,河西各軍中的兵員也要陸續回家務農,輪番更替,兵員自然就會處於缺編狀態。

  河湟一線的戰局也因此也陷入對峙期,雙方均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只是在局部要害地段短兵相接。每次交戰的部隊,都不超過百人,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然而,位於涼州的河西節度府,卻收到了沙州那邊送過來的幾封緊急公函!

  第一封公函,是沙州刺史方重勇抱怨,朝廷連續欠餉豆盧軍,去年的冬衣與今年的春衣皆不發放,士卒們怨氣很重,有譁變的可能。到時候若是出現不測之事,他這個沙州刺史亦是無能為力。

  請涼州府速速補齊軍餉,萬勿拖延。

  這一條蕭炅看了只叫苦,今年河西五州的軍餉都拖欠了,又不止沙州豆盧軍一家!他已經向朝廷請款了,朝廷那邊回覆說正在辦,一定會補齊欠餉。話都說這個份上了,他這個節度使還能怎麼辦?

  總不能振臂一呼造反吧?

  反正都是叫窮,喊話喊到蕭炅這裡的也不止方重勇一人,於是這件事蕭炅直接無視了。

  他這個節度使也變不出軍費來,朝廷再不給錢,他也要默許河西各軍去搶劫西域胡商補軍費了!

  如果說第一條沒有出乎蕭炅意料的話,那麼第二封公函就有點聳人聽聞了!

  方重勇說自己收到本地“線報”,說有不少吐蕃那邊過來的僧侶,在四處打探沙州地形與唐軍分佈,“或有不軌之舉”。

  因此他加強了沙州地區的守備,並且認為吐蕃人今年春天襲擊沙州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他還計劃開始訓練團結兵,希望河西節度府這邊速速提供訓練團結兵所需的軍餉和糧秣。

  至於吐蕃為什麼要襲擊沙州,原因如下一二三四五六列舉了一大堆,通篇都是“我認為”“我覺得”“大概”之類的字眼。

  第三封公函也跟第二封有關,囉裡吧嗦一大堆廢話,大概意思就是沙州和瓜州之間的結合部位置,也就是上次吐蕃人偷襲走的路線很危險,很有可能被吐蕃人再次偷襲,請河西節度府調一支兵馬過來屯紮沙州。

  總結就四個字:快保護我!

  看到方重勇的“求救信”,蕭炅真是哭笑不得。

  吐蕃人襲擊沙州,這都是哪跟哪的事情啊,通篇都是方重勇一個人在臆測,沒有一點實證。

  如果按照方重勇的邏輯,實際上河西走廊每一個州都在吐蕃的直接威脅之下,沒有一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