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25章 長安的貴人們很有錢啦


                 雖然方重勇在敦煌本地造勢,裡裡外外都是吐蕃人要來的消息。但可惜或者說幸運的是,一直到春耕結束,吐蕃人都沒來!

  方衙內的節操碎了一地,在敦煌本地已經快成為笑料一般的存在了。城內流言四起,從膽小如鼠到勞民傷財,說他什麼壞話的都有。

  方重勇明白,這是本地大戶對他不滿,正在醞釀之中。

  其實也不奇怪,因為無論是誰,只要他的錢是打了水漂,都會很不爽的。以張氏為首的本地大戶,他們給府衙糧食,那是用來當軍糧對付吐蕃人的,而不是給方重勇填窟窿的。

  現在吐蕃人一直沒來,皮球便踢到了方重勇這裡,他必須要有所行動,安撫住本地大戶才行。要不然那些人聯合起來,背地裡搞一些小陰謀,定然會讓方重勇吃不了兜著走。

  藥泉旁邊的某個寺廟禪房內,剛剛回來沒多久的方重勇,正在桌案前審查之前書寫的條令草案。

  最近一段時間,他都泡在小城的府衙裡面,翻閱府庫裡的各類賬冊,同時在沙州各地考察民情,心裡已經有數了。

  沙州本地特產,在他前世或許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東西,但現在確實搞不出什麼花樣來。

  比如說因為日照時間長,所以這裡的瓜果甜分很足,獨具特色,尤其是葡萄。可是這些東西沒法換錢,不可能轉化為財政收入,更不可能運到長安去銷售。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葡萄酒了。然而本地寺廟,對酒水的需求量極大,本地產出的葡萄酒,很多都是被寺廟的僧侶所消耗,根本沒有多少作為貿易品來換錢。

  本地的畜牧產品,數量雖然不少,競爭力卻不強,也就駱駝身上的肉還有點特色,而駱駝更多的是作為沙漠裡的載具存在,並不是專門養著吃肉的。

  說穿了,那些牛羊駱駝在河西走廊都挺多的,價格異常低廉。到長安兩千多里路的距離,使得本地的物產,也只能在本地消化。

  以農耕的角度看,敦煌這地方完全不值一提!

  不過若是以商貿的角度看,得到的結論便完全不一樣了。

  西域的各種商品都匯聚於此,可謂是要什麼都有。雖然敦煌本地的市稅和關稅都很低,但貨物流通的體量卻極大,累積下來,關稅市稅便佔據了府衙收入的大頭。

  在敦煌,想發展就不能完全依靠本地的力量,必須藉助外力才行。

  換句話說,本地的宜居區都是沙漠地形之中的綠洲,能提供的資源總量是非常有限的。

  多養牛羊,就要犧牲田地裡的秸稈作為飼料;而失去了秸稈作為燃料,那麼本地人就要多多砍伐本就珍貴的白刺與檉柳等灌木;失去植被,綠洲就會萎縮,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每一種產出,都需要犧牲本地本就不多的資源,無論是水源、植被又或者是人力都一樣。

  更不要說這周邊沒有石炭、沒有鐵礦就連黑油(石油)也沒有,只有一個玉石礦,規模不小。可惜的是,位置在敦煌以西的山區,開採條件很差,更不要說如何在沙漠中大規模運輸。

  在方重勇多番考察以後發現,沙州本地的開發,似乎已經到極限了。如果想在沙州刺史這個位置上安安穩穩的幹四年,還能幹出點政績來,那就別打本地物產的主意。

  正在這時,提著個籃子,剛剛跟方大福一起去羅城買菜回來的阿娜耶,就憂心忡忡的走過來說道:

  “郎君,羅城裡面好多人都在說使君是勞民傷財呢。準備了那麼久,吐蕃人都沒來,又不放豆盧軍的士卒回去務農,外面罵郎君的人很多呢。”

  “這些都是別人放出來試探我的,不用管。”

  方重勇擺了擺手說道,一副無所謂的模樣。

  豆盧軍士卒一下子拿了去年的冬衣和今年的春衣,有個屁的怨言。把本地駐軍安撫好了,方重勇才敢繼續住在藥泉這裡。要不然,本地丘八一旦譁變,那就要大變天了!

  沙州的豆盧軍,瓜州的墨離軍,其實最開始都是吐谷渾舊部組織起來的。

  “豆盧”意為歸義,“墨離”意為狼,這兩個詞都是吐谷渾那邊的方言。沙州本地百姓當中,有不少人都是漢化以後的吐谷渾人,改了漢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