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70章 英雄所見略同

  誒?

  方重勇和楊炎二人皆是一愣,來人正是經常外放邊鎮傳遞消息的宦官邊令誠!

  “邊內侍先歇一歇,別急別急,慢點說。”

  方重勇不動聲色拍了拍邊令誠的肩膀,順手便將一疊交子塞到對方袖口裡。

  邊令誠顯然知道交子為何物,他臉上幾乎是笑開了花,定了定神說道:“聖人有大事要找方節帥商議,越快越好。”

  基哥?

  方重勇心中犯嘀咕。

  基哥之前派他來主持河西事務,不太可能是讓他回長安啊。

  那不白忙活了嘛。

  可是看這個架勢,好像也不太像是被罷官。

  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方重勇心裡直發毛的。

  “可是長安出了什麼大事?”

  方重勇壓低聲音問道。

  “唉喲方節帥啊,您是不知道。聖人跟中樞的一堆朝臣,為了交子的事情鬧得紅了臉。

  聖人讓方節帥快點回長安,部署交子推廣的事情。

  您在河西辦的這個事啊,聖人很高興,一直誇您能體察聖意呢!”

  邊令誠眉開眼笑的說道,恨不得跪下來給方重勇拍馬屁了。

  “明白了,那本節帥交待一下節度使衙門裡的事務,然後便隨你回長安吧。”

  方重勇面色沉靜,微微點頭說道。

  果不其然,基哥不出意外,完全沒有拒絕方重勇關於交子的提議。

  事實上,方重勇站在基哥的角度來看,這位大唐天子完全沒有拒絕交子的理由。

  哪怕站在所有朝臣的對面,基哥也會在所不惜。這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其實想想也知道,對於奢侈無度的基哥來說,有什麼事情能比直接印錢更有誘惑力呢?

  然而方重勇沒料到的是,基哥居然連一個月都等不及,居然在河西這邊的交子剛剛鋪開的時候,就要籌謀在長安發行交子。

  不得不說,只要是關於撈錢的破事,這位皇帝的鼻子比狗都靈敏!

  “快馬的趕路的話,五天便可以到長安。當然了,若是跑死馬那種,從涼州出發,三天就到長安了。”

  邊令誠幽幽說道。作為一個經常“出差”的宦官,他對於邊鎮到長安有多遠,有著非常充分的認識。

  涼州到長安,騎馬亡命狂飆要三天,馬不停蹄趕路要五天,一般腳程得十幾天,朝廷規定的到任期限是一個月,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方重勇跟郭子儀交代了一下赤水軍的安排,跟岑參交代了一下府衙日常運作的安排,跟楊炎交代了一下交子兌換與絲綢收繳的安排。

  然後他把阿娜耶安置在她養父李醫官那裡之後,就跟著邊令誠急急忙忙的來到涼州城外驛站,騎上馬便朝著長安的方向而去,什麼行李也沒帶。

  ……

  平康坊李林甫家的某個院子裡,這位大唐右相心煩意亂,在院子裡踱步,腦子裡亂糟糟一片。

  就在前不久,大唐天子李隆基,對他這個大唐右相下了死命令:務必要在三個月內,在長安、洛陽、揚州、成都、廣州等地鋪開交子,以取代絹帛。

  這個命令,遭到了中書門下省很多官員的反對。

  甚至六部也有很多官員上書,反對朝廷拿“紙片”洗劫民財。

  當然了,這些人反對也不全是因為對交子這玩意完全不懂,而是因為他們看不到這裡頭對自己有什麼實際利益。

  索性還不如維持現狀的好。

  事實上,大唐形成以絹帛為主體,銅錢與貴金屬為輔的流通體系,是多方博弈多年的妥協產物。其中關節可謂是一言難盡。

  開元二十年的時候,基哥頒佈了《令錢貨兼用制》,其中規定“綾羅絹布雜貨等,交易皆合通用。如聞市肆必須見錢,深非道理,自今以後,與錢貨兼用,違者準法罪之。“

  解釋一下就是:倘若有人拿著一匹布去買東西,商家也必須同意不得拒收。否則的話,便是藐視法律。顧客可以舉報,官府可以問罪。

  這裡頭有個值得關注的重要細節便是:商人不得拒收絹帛。

  那麼也可以反過來推測一下:絹帛在交易的時候,必定是非常不受歡迎的。

  如果受歡迎,又怎麼可能法律要強調不能拒收呢?

  事實上,唐代局部區域抵制絹帛乃是常態,拒收絹帛是常有的事!

  這個問題出現的時間非常早,社會層面博弈的時間也持續非常久!

  進一步引申猜測,絹帛在當時,在大唐大部分地區,其實是比劣錢更“劣”的劣錢,非常不受歡迎。

  但凡有可能不收絹帛的,商人們在交易中都會盡量避免收取絹帛!而是優先將絹帛轉手弄出去。

  在河西絲綢是“優幣”,那是因為絲綢之路的出口在那裡,一切都是為了“外貿”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