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78章 我可是看過一千多集名偵探柯南的節度使


                 方重勇作為“戴罪之身”,雖然沒有被關押起來,但卻不方便在街上閒逛。為了避嫌,他一連幾天都沒有出門,在門外豎起了“閉門謝客”的牌子,非常低調。

  沒辦法,誰讓他是“犯罪嫌疑人”,被刺客指名道姓的幕後主使呢。

  然而,“閉門謝客”的牌子只能擋住普通客人,卻擋不住不速之客。這天一大早,不速之客上門,正是擔任大理寺正卿的鄭叔清!

  方重勇作為官階三品的御史大夫(虛職),無論是長安縣還是京兆府,都無權審問。甚至連皇帝本人,也不能直接干涉案情,必須借用大理寺的“白手套”,才能問案。

  “方節帥,你知不知道,這次你可遇上大麻煩了。”

  將鄭叔清帶到書房落座以後,這位不知道為什麼能混到大理寺卿的大唐中年官僚,忍不住仰天長嘆了一句。

  “某知道,這件事不簡單。”

  方重勇微微點頭,沒有廢話。

  “你們就在這裡做記錄,不要出去。”

  鄭叔清對身邊的兩位幕僚官擺了擺手,示意正要起身的兩人坐下。

  眾人都坐定後,鄭叔清才板著臉說道:“這件事其實是怎麼回事,好多人心裡都明白。可是要如何斷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本官不過是公事公辦而已,希望方節帥明白。”

  誒?

  方重勇一愣,他完全沒想到鄭叔清居然會說這樣的話。

  那到底怎麼叫一個“明白”呢?他可是一點都不明白啊!

  “鄭正卿,在下多嘴問一句……您以為此事誰為幕後主使呢?”

  方重勇沉聲問道,把鄭叔清身邊兩個書吏打扮的幕僚當做無物。

  “方節帥,伱乃是戴罪之身。這種問題,也是你可以問的嗎?”

  鄭叔清被他氣笑了,忍不住懟了一句。

  “我隨便問問嘛,你不想聽我就說點別的。”

  方重勇訕訕說道,隨即給鄭叔清倒了一杯酒。

  “酒就不喝了,走個流程而已,一炷香的時間,方節帥直接說事情就行了。

  本官問你,這位叫何常的刺客,你是否認識?”

  鄭叔清說話公事公辦,不講一點交情。

  “不認識,完全沒聽過,某甚至連他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方重勇搖頭說道。

  “可是此人是豆盧軍出身啊,按道理應該跟你關係匪淺才對。”

  鄭叔清繼續一板一眼的問道,一邊說還一邊讓身邊的書吏做記錄。

  “豆盧軍滿編七千人,每年都有人退役,又有新人加入。四年下來一萬多張面孔。

  本節帥當時為沙州刺史,與屯紮本地的豆盧軍將校確實很熟,但也不是每一人都能叫出名字來。

  更何況只是普通士卒呢?

  這位何常,本節帥確實完全沒聽過。”

  方重勇面色平靜搖了搖頭說道。

  “嗯,有些道理。”

  鄭叔清微微點頭,對身旁的書吏說道:“都記下來了麼?”

  “回鄭正卿,全部都記下來了,一句沒漏。”

  剛才在桌案上寫個不停的書吏小心翼翼答道。眼前的這位河西節度使他得罪不起,身邊的鄭叔清乃是頂頭上司,更是得罪不起,不小心辦事不行。

  “方節帥的情況,某已經知道了,若是沒有聖人之命,這些日子不要離開長安,也不要頻繁見客。

  在下告辭。”

  一本正經說著毫無油鹽的客套話,鄭叔清起身告辭。他全程說著廢話,卻又是擺足了官架子,不由得讓方重勇心有所感。

  鄭叔清看似什麼也沒說,實際上則是暗示了一個重要信息。因為有外人在,所以不能明說;而外人不在,又是私會密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容易節外生枝。鄭叔清暗示的信息,方重勇已經猜到了,只是他還需要驗證一下。

  方重勇將鄭叔清一行人送出家門,隨即回到書房,開始冥思苦想起來。

  前幾天獨孤禮上門透露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位嘴巴不嚴,又或者出了別的什麼狀況。

  總之安祿山涉嫌刺殺朝廷命官的事情,似乎已經成為了長安街邊酒肆竊竊私語的談資。

  這幾天方重勇讓方大福喬裝改扮,去杏花樓打聽了一下,就聽到不少人在談論戶部尚書裴寬遇刺的事情,還有人提及了安祿山是幕後真兇,目的便是阻止裴寬奔赴河北上任採訪使,免得擋他這位平盧節度使的道。

  可惜方重勇不能出門,無法打聽到第一手消息。

  方重勇輕嘆一聲,從目前的情況看,自己似乎只能等著安祿山來長安,然後在大理寺內,當面跟他對峙一番,然後再“自證清白”了。

  這個局讓他感覺很怪異,不是因為太嚴密,而是漏洞太多,已經多到“莫須有”的地步,哪裡都有破綻。

  但反過來說,這正是佈局者深諳人性之惡,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對於當事人殺傷力極大!

  因為哪怕當事人自證清白,也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不會被旁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