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79章 今日之辱,我安祿山他日必有厚報


                 正值春耕,孟州州府河陽城的城頭旌旗招展。城外一車又一車的軍糧入城,被裝入糧倉,都是從洛陽城內的含嘉倉運送到這裡作為軍糧的。

  方有德將手按在腰間佩劍上,眺望北方,站在河陽城的城頭,面色冷峻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河陽是洛陽西北門戶,南面就是黃河中央的沙洲,北魏孝文帝遷都後,在沙洲上建立了關隘,又在黃河南岸建立了一座城池。

  形成了一條跨越黃河兩岸,有三座城池彼此守望的堅固防線。

  這道防線西北邊便是直通河東的軹關,而正北面是河內,東北面是河北相州(鄴城)。卡住這裡,北方的軍隊要渡過黃河,就必然要走虎牢關!

  河陽三城這“一鍵三連”的防禦佈置,堪稱是同時扼守河東與洛陽兩個區域的核心節點了,乃是當之無愧的兵家必爭之地。

  方有德本來在華縣訓練神策軍,得基哥調令後,便帶領一萬二千神策軍精兵,屯紮河陽在此地訓練。

  先鋒軍三千人已經部署到位,剩下的九千人才剛剛出蒲州(蒲坂),陸續往河陽進發。

  那麼神策軍為什麼要出關中奔赴河陽呢?

  因為基哥之前給方有德發了一道聖旨,讓他帶兵前往黃河北岸的關鍵節點佈防,以備不時之需。

  只要安祿山找藉口不來長安,無論是什麼藉口,方有德便會帶著神策軍前往幽州,並暫時兼領范陽節度使。然後以神策軍為主力,再集合部分幽州兵馬,組成遠征軍,直接奔赴營州柳城,解除安祿山的兵權!清洗他在平盧軍中的親信!

  不僅如此,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基哥還授權方有德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順便蕩平安祿山所在城旁部落!

  屯兵四通八達的河陽,不過是君子引而不發的計謀,給安祿山施加壓力罷了!沒有攻打河北,卻讓河北那邊所有的邊鎮丘八都看明白了朝廷的意思。

  雖然基哥認為安祿山不可能有謀反的能力,但方有德還是建議有備無患,讓關中的禁軍出關屯紮河陽,威懾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