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科普小知識:反向貨幣操作


                 搞點小科普,免得後續的劇情看不懂了。

  貨幣流通有個理論,叫“國際貨幣競爭理論”,簡單概括來說就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對於兩種或多種貨幣,基於自身需求的選擇。換言之,同一地區存在的多種貨幣,本質上是互相敵對,排他,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

  就算偶有妥協,最終目的也是將所有對手都趕出所在的流通領域。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愛讀免費小說app更新最快,無廣告,陳年老書蟲客服幫您找想看的書!

  這個也很好理解吧。比如說阿根廷現在流行美元,而美元比阿根廷比索好用,那麼使用美元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用比索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如果沒有行政力量干涉,最後比索就會被迫退出市場流通。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而貨幣競爭的基本要素,有這麼幾個:

  第一個就是貨幣的“綜合實力”,主要取決於貨幣所屬國家(地區)的經濟實力,理論上說,經濟實力越強的國家(地區),貨幣競爭力越強。其他東西都是錦上添花。

  第二個就是貨幣政策。

  不斷的量化寬鬆放水,超發貨幣,肯定會極大削弱貨幣的競爭力。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則可以穩定貨幣的信用,提高貨幣的競爭力。有沒有準備金,央行有沒有與之匹配的等價交換物,也是貨幣政策的相關內容。

  第三個就是流通成本,其中當然也包括兌換成本,交易便利性,持有成本(通脹)等等。

  換言之,一旦長安交子因為超發崩盤,這麼河西交子少發的這些槓桿,就會退一步擠佔長安交子的流通基本盤,從“紙”變成“錢”。

  那麼說可能很難理解,你舉個例子,就壞比說四十年代初的時候,白市下的rmB兌換美元是十比一的比例,遠遠脫離了實際購買力的標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