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要出大事了!

 大多數家族除非是面臨窘迫的狀態,要不然家族有多少畝田,其中的一半會是休耕的狀態,每隔一段時間來回輪換耕作,進行的是一種“輪耕養地”的方式。

 今年,老樓家收割的粟米約在兩千石,其餘豆類因為比粟米不挑地,其實與粟米的播種不衝突,一不一定要將種豆子的地算在農田範圍裡面,老樓家今年的豆類收成約在六千石左右。

 樓令之所以還用粟米換了八千石,主要是因為需要考慮明年不納賦,需要備好應交的稅。

 這種事情每一個家族都會在事先做好準備,免得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留下劣跡,一旦上位者留下壞印象,影響到家族的未來。

 “我見你帶來了麥?”屈遠說道。

 樓令就實答道:“今年不適合出售大麥。”

 因為粟米和豆類都歉收,導致粟米和豆類的價值升高,再用大麥去換粟米或豆子明顯吃虧,肯定不能吃這個虧了。

 屈遠知道那是實話,皺眉想了一小會,說道:“我這邊有一批銅、麻布、陶器,你可以去年大麥的價格跟我換。”

 樓令不會認為屈遠在特別照顧自己,還是點頭說道:“那多謝遠叔照顧。”

 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因為粟米和豆類的歉收,影響到了整個市場的行情,導致生意會變得比去年更難做。

 最真實的一點還有什麼?哪怕是到了現代,任何的商品都要將運輸成本算進去。

 屈遠一定帶了不少銅、麻布和陶器到“蒲”城打算交易,結果受到整體行情的影響,導致銷量欠佳。

 運出門的東西要是賣不掉,哪怕是降價賣掉都不該多猶豫,該慶幸的是竟然有人買。因為倒騰著運回去,其實就是等於白白出了人工費用。

 原身沒有被屈遠坑過,再來是樓令知道屈遠的門路廣,保持好關係顯得很有必要。

 再則,今年樓令向屈遠買了東西就算是幫忙,雙方的交情會更進一步。

 人生在世,能夠交朋友,肯定是越多越好。哪怕平時沒有什麼用,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用呢?

 樓令決定再送屈遠一個人情,問道:“遠叔,知道有誰賣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