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長見識了

 進行吆喝的人不少,有晉廷的編制人員,也有來自各個家族的家臣,兩者都有對外進行租賃業務。

 樓令就看到多數人是往各個家族的租賃位置湊,經人介紹才向晉廷所屬的位置走去。

 “各個家族租賃出去的戰車、兵器、甲冑、盾牌雖然價格比較貴,但是比國家向外租賃的東西質量好。”樓令兩邊都走了一圈,得出這樣的結論。

 當前的主流兵器主要有以下幾種,便是長戈、短戈,或長矛、短矛,殳、軟弓、硬弓。

 其中的殳,它是一種棍棒類武器,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骨殳,到春秋時期的殳以全銅結構為主,柄部兩端帶有尖刺,既可刺擊又可砸擊。

 軟弓其實就是竹弓,只有實在沒辦法的人才會拿竹弓上戰場,它無論從射程還是射出去箭矢的穿透力,委實跟硬弓沒得比。

 硬弓則是使用櫻桃木、榆木、柞木等,其中以櫻桃木最為常用。因為櫻桃木質地堅硬、重量輕,能夠很好地承受拉力,同時其紋理也非常美觀。

 很多人可能以為弓箭的射程是由弓弦來提供動能,這個無疑是錯誤的認知,其實決定射程的是弓木本身,自然也不能忽視掉弓弦,弓弦主要用來承受拉力的極限,好的弓弦可以使弓身承受更大的拉力,決定了射程以及射出去箭矢的穿透力。

 老樓家因為樓令並不吝嗇的關係,參戰的“徒”並不缺裝備,自然也就不需要進行租賃。

 本來樓令提議租賃一些甲冑,提出想法之後遭到了一眾“徒”的拒絕。

 不是這些“徒”不想有一身甲冑增加防禦力,他們純粹就是付不起租金,一旦甲冑損壞更是賠不起。

 至於樓令幫他們付租金或是損壞後代為賠償?願意是人情,不願意誰也無法苛求。

 樓令跟這些“徒”的關係,在他們成為“徒”的那一刻就發生了改變。

 從此以後,樓令不能再幹涉“徒”名下的土地想耕作什麼,只有收稅與徵召的權力。

 當前時代的規矩很清楚也很明晰,上位者對下位者有“稅、賦、徵”的三項權力。

 賦的偏旁為“武”,“賦”的含義是:納賦的人自帶糧食,自己準備兵器,按照上位者的指示到指定地點報到,以應付上位者的差役,或者參加戰爭。

 因為“賦”是專門用於軍事目的的稅,所以又被稱為“軍賦”。

 另外,春秋時代一詞多義,“賦”同時也有軍隊的意思,比如“三賦”意思為“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