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166章 知道忍得多辛苦嗎?

 那麼,郤克不再擔任中軍將,智首就是下一任的中軍將,智首之後是旬庚,等於會出現旬氏連續兩次擔任中軍將的情況。

 其餘人對旬氏可能連續兩次擔任中軍將感到擔憂和忌憚。

 晉君獳卻是有十足的信心進行把控,他的信心來自公族實力全面佔優,以及郤氏根本不會允許旬氏連續擔任中軍將這個官職。

 樓令的擔憂在得知旬氏心裡清楚且已經決定蟄伏後消失,再也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舉動,更是很好地管住自己的嘴巴。

 “很多時候,我都害怕自己因為知道太多,哪天直接給人間蒸發了。”樓令打定主意,出征班師之後,沒有必要還是少進宮城為妙。

 晉國的中軍與上軍在“帝丘”會合衛軍,大軍在“帝丘”城外駐紮了二十天。

 這種耽擱屬於必要,幾位來自晉國的卿大夫需要跟衛國君臣展開社會,同時兩國都要派人前去“臨淄”對齊國遞交宣戰書。

 畢竟,當前是講究君子之戰的時代,秦國、吳國、越國等等這一類明確知道爭霸無望或無法成為區域一霸的國家不在乎規則,晉國、楚國、齊國、宋國等一些想當天下霸主或成為區域一霸的國家才不會完全無視規則。

 “衛、魯聯軍敗了!”

 行軍半途,那個消息在軍中傳開,很多人才知道齊國已經發動對魯國的入侵,衛國派兵幫助魯國,隨後衛國和魯國聯軍被齊軍擊敗。

 齊軍入侵魯國是在秋收之前,也就是晉國使節團離開“臨淄”不久,後一腳齊國派人對魯國宣戰。

 農忙時節出兵交戰是齊國慣用的老套路,他們仗著的就是自己經濟好,哪怕耽誤一年的農耕,出現損失也能夠承受得起。

 這種套路是管夷吾(管仲)執政時期首創,先用在異邦身上,後面用在諸夏體系的其餘諸侯國。

 輪到管夷吾開始針對各諸侯國,齊國更是一再結合經濟戰,弄得中原列國欲仙欲死,甚至將主要針對的楚國搞得從國家層次破產了。

 “齊軍沒有乘勝追擊,相反引兵退回本國。”

 “國佐代表齊君接受我們的宣戰。”

 “高固領兵在‘艾陵’一線,擺出阻擊我們的架勢。”

 “僅在‘艾陵’和‘遂’兩地,齊軍屯兵五萬。”

 一系列的情報被魯國和衛國送到出征狀態的晉軍處。

 如果齊國嚴格遵守《周禮》的話,他們其實只能擁有三個軍團的編制,五萬人規模的軍隊顯然已經超出三個滿編軍團的規模了。

 樓令是“下大夫”沒有錯,關鍵還是旬氏的女婿,又是天下第二,有資格參與軍事會議。

 四名卿大夫就到底該怎麼進軍已經商議了有一會。

 士燮認為可以從齊軍較少的“艾陵”方向進軍,擊敗或擊潰這一股齊軍,得勝之後直接進逼齊國都城“臨淄”,逼迫在“遂”的齊軍回救“臨淄”再吃掉。

 智首與旬庚只在必要的時候才開口說話,講的也是模稜兩可的廢話,一副不想過多摻和決策的態度。

 郤克一開始只是安靜在聽,確認旬庚和智首放棄自己的決定權,說道:“‘艾陵’滿是山地,不適合大軍進行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