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169章 為了道義?不,是為了師出有名!

 眾人看著倒斃的老虎,可以說心裡是發怵的。

 那一頭老虎含尾巴在內身長三米多,體型看著委實龐大,怎麼也有個三四百斤的重量。

 誰看到這樣的老虎不會害怕?面對它進行肆虐,稍微想想都能知道將有什麼後果。

 可是,那樣的一頭老虎,出場威風凜凜,咬死一人之後卻被一箭射殺。

 這樣一來,他們該是將所有的情緒轉移到能夠一箭射殺掉老虎的樓令身上了。

 話說……

 晉國、衛國和齊國都相信對方不敢或不會在見面地點設伏,約定一個會面的地點,派人過來草草巡視了一遍,沒有留下人手警戒?

 這種事情發生在春秋時代是很正常的事情,排除掉某一個人得了失心瘋,要不然才會去幹約定見面又進行埋伏的舉動。

 真的設下埋伏抓住對方的主將,以為能夠迫使敵軍投降嗎?即便是這一支敵軍投降,那樣乾的個人和國家一定會信譽破產,得利了一次卻是失去未來,並且接下來就該遭受圍攻的局面了。

 這麼說吧……

 幾十年前的楚國一點都不值得信任,他們屢次北上恪守規則,慢慢才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多次與中原諸侯打生打死,世仇卻是壓根就算不上,屬於一種公平競爭而已。

 東南一隅的吳國,他們使用所有手段去對付楚國,楚國就不跟吳國講規則,兩邊打起來一樣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

 吳國跟中原列國接觸得很少的關係,中原各諸侯其實對吳國並不瞭解。因為吳國跟楚國的玩法,楚國北上守了規矩,吳國卻是一次都沒有北上,中原列國對吳國的印象就是:太會亂來,寡不廉恥,披髮紋身……,等等負面的信息。

 明明楚國和吳國都用了不堪手段,楚國北上之後守規矩,中原列國對楚國和吳國的看法出現了不一樣,說白了就是楚國在中原樹立了信用,吳國由於沒有北上的資格在中原列國眼中不存在任何信用。

 國家信譽這種玩意,想要樹立起來千難萬難,一次玩脫了又會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用揮霍乾淨。頭腦清醒的人,怎麼會因此很小的利益去揮霍信用呢?反而言之,利益足夠大的前提下,揮霍會成為必然選項。

 齊國抓住郤克和孫林父或許能夠得到這一次戰爭的勝利,可是齊國接下來要面臨晉國與衛國的瘋狂報復,不可能對郤克和孫林父進行設伏。

 同理,晉國和衛國認定自己能夠正面擊敗齊國,更沒有理由設伏抓住高固。

 在那種前提下,會面地點的安保情況被疏忽了!

 “天下第二便有如此風采,天下第一當是如何璀璨啊!”高固打破了安靜的局面。

 高固必須將天下第一扯進來,用意是打壓晉國的天下第二,免得沒有正式會談之前,齊國這邊士氣受挫,晉國、衛國過於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是個貶義詞,問題在於一旦晉國得意忘形,難受的會是實力不如人的齊國。

 郤克的反應是發出一陣“呵呵呵……”的笑聲,隨後幽幽地說道:“無有樓令,在場幾人命喪虎口?”

 出事了啊!

 一頭老虎突然出現,還咬死了一個人。

 如果不是樓令及時射殺,他們警戒力度不足,老虎咬死一個人之後繼續肆虐,誰敢保證自己不會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