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兩個插曲

 能夠一言九鼎的話,誰不想呢?

 晉君壽曼被長魚矯那麼一激,能夠做的只是暗自生悶氣,發作什麼的要極力忍住。

 不因為其它什麼別的,哪怕是晉國沒有卿大夫,一國之君也無法做到一言九鼎,一樣會有這種那種的貴族來與一國之君爭奪話語權。

 君主能夠一言九鼎該是從大一統王朝開始,同時能夠真正可以一言九鼎的君主並不多,歷史長河中也就那麼幾位。

 強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一樣無法達到一言九鼎的程度,乃至於被門閥世家狠狠地牽絆住,屢屢想要頒佈什麼政策而不成,甚至鬧出了皇族貴女不如五姓七望的笑話來。

 如果縱覽歷史會發現一點,真正的史官家族消亡之後,許許多多強勢的君主,無論他在位做了什麼,最終只會得到一個暴君的定論。因由當然是強勢的君主會損壞太多強權者的利益,利益受損也就不可能在君主的蓋棺定論上給予什麼好話。

 在有門閥世家的時代,門閥世家就是強權者。後面讀書人取代了門閥世家,掌握了最大的定義權。沒有千年的帝國,只有千年的世家,等沒有了世家還有讀書人這個群體,誰好或是壞,就是由他們張嘴去說的。

 長魚矯這一類君主寵臣,他們只有君主得勢才能夠獲得利益,自然而然希望君主振作起來,從而再去佔據什麼位置,取得想要的利益之類。

 以前有胥童,他與郤氏本身有仇,一直挑釁郤氏卻不止是為了報仇,更多是在製造晉君壽曼與郤氏的矛盾。

 所以,沒有了一個胥童,必然會有人來取代他的角色,可以是長魚矯,也一定有某某誰跳出來。

 “長魚矯比胥童聰明或更大膽的地方,在於他沒有死盯著一個家族咬,時不時會開一下地圖炮。”樓令認為長魚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不是特別針對一個卿位家族,不會有卿位家族輕易動手。

 畢竟,卿位家族那麼多個,他們誰都不會郤氏解決胥童之後,去當下一個出頭鳥。

 因此,長魚矯是一直在招惹卿位家族沒有錯,踩鋼絲似得掌握那一個度,不止個人安全會有保障,能夠從晉君壽曼那裡獲得的好處也不會少。

 會議結束之後,欒書喊了旬庚與郤至私下交流。

 三位卿大夫聊了點什麼,該透露出來,不久之後一定會有傳聞。

 事後,樓令只知道晉君壽曼的決議並沒有被推翻,聯軍來到“麻遂”之後,不會展開什麼軍事行動,將會等待秦君盤率軍前來。

 當然了,聯軍並不會乾等著。

 “單公派出使者前去秦國都城?”樓令從公子周這裡獲知這個消息。

 公子周說道:“是中軍將請求老師那般做。”

 現在的情況是,聯軍這邊知道秦君盤早在一個月前已經率軍離開,等於秦國的一國之君與多數重臣並不在“雍”待著。

 派人去秦國都城邀請秦君盤前來“麻遂”會獵有用嗎?如果是晉國邀請,想來作用應該不會大,原因是晉國與秦國的交戰早就不講規矩。

 單公朝雖然是單國的一國之君,他還是周王室掛了號的公卿。

 由單公朝派人前去邀請秦君盤率軍前來會獵,只要秦國還想作為諸夏的一份子,秦國君臣只能硬著頭皮過來。

 樓令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只能說道:“中軍將的手腕真是靈活啊。”

 公子周苦笑出聲。

 這一次,單公朝多少算是受了無妄之災。他不肯為欒書辦事,會在聯軍中會顯得地位堪憂;幫了欒書那個忙,單公朝會得到晉國的禮遇,其餘列國則是要用別樣的眼光看待了。

 “老是被我拖累了。”公子周又講了這麼一句。

 樓令挑了挑眉頭,知道公子周在等著自己開口問,故意坐著就是不吭聲。

 任何人都會區分遠近親疏,關於這點毋庸置疑。

 對公子周來講,無論單公朝是作為老師,亦或是與之相處的時間長短,哪一方面樓令都比不上單公朝對公子周的重要性。

 很顯然,公子周想要求助,對象則是樓令,心裡那桿秤已經分出了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