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兩個插曲

 樓令願意友善地對待公子周,力所能及的忙也樂意幫,不代表願意為了公子周跟欒書對上。

 “老師多次拒絕,被逼無奈才答應中軍將。”公子周用祈求表情看著樓令,繼續往下說道:“雖然老師照做了,還是得罪了中軍將。可能的話,請您為其轉圜?”

 樓令沒有答應什麼,笑呵呵地說道:“你且去與小白玩耍吧。”

 公子周沒有多說什麼,站起來行禮,告辭離去。

 別看單公朝是一國之君,還是周王室的公卿,他竟然敢得罪欒書?

 周王室只剩下名份,其餘什麼都不是。

 作為周王室的公卿,他們其實只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時候才能顯示權柄,例如某國的君位交替之際,並且也只是能為難,壓根無法成事或是敗事,其餘時間根本無法為難列國諸侯或是貴族。

 知道這一些事情之後,是不是發現得罪周王室公卿的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欒書是誰?他是晉國的中軍將,晉國是當前公認的兩大霸主國之一。

 晉國的高層都知道欒書是個老銀幣。

 單公朝的地位足夠高,他一直負責與晉國接洽,不可能完全沒有收到相關的風聲。

 “是公子周私下過來,還是單公讓他過來的?”樓令很難去尋找到答案。

 現在,樓令要等樓小白的信息反饋,多少也算是對樓小白的一個考驗。

 如果樓小白認為該幫公子周的忙,樓令會試著操作一下,反之則是坐視。

 那件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

 聯軍在“麻遂”駐紮的第二十一天,得到秦國與白翟的大軍正在過來的消息。

 “秦軍之前進入白翟勢力範圍,他們躲在群山裡面,想來是要偷偷渡河偷襲我們本土。”魏相第一次在重要會議現場露面。

 儘管魏相是疑問用詞,看其語氣和表情,擺明篤定秦軍與白翟軍就是要那麼幹。

 眾人也就看向了欒書。

 之前已經提到過,晉國去邀請秦國來正面交戰,礙於兩國的互信幾乎為零,想來秦國君臣不可能答應下來。

 欒書耍了手段,逼迫單公朝以周王室公卿的身份派人前去秦國都城,顯示出了應該有的效果。

 “秦國君臣這群不要臉的東西!”晉君壽曼看上去很生氣,站起來說道:“有言道,可一可二不可三。他們已經偷襲了我們兩次,還想來第三次!?”

 晉軍其實也偷襲過秦軍,只不過是在戰場上的手段。

 秦軍倒是沒有成功偷襲過晉軍,他們卻是兩次進入晉國勢力範圍,逮著非軍事的相關人員大肆殺戮。

 由於旬氏和魏氏的封地就在晉國西部的關係,兩個家族與其它封地在西部的公族封君或貴族,一起落得了兩次損失慘重的下場。

 旬氏再怎麼說也是晉國的卿位家族,秦軍在大肆殺戮的時候多少收了一些手。

 要說晉國哪個家族在秦軍的大肆殺戮中損失最嚴重,毫無疑問是魏氏了。

 這裡是魏氏不是卿位家族,再來就是他們的封地比較大,無法在其它方面讓秦國感到忌憚,封地大一定是安置的人口多,損失自然也就慘重。

 因為已經吃過兩次大虧的關係,魏氏比誰都重視秦國的動向,他們也不得不投入較大的關注力。

 在秦國動員卻失去行蹤之後,魏氏真的感到異常緊張,他們甚至請示晉君壽曼與欒書,允許各處封地展新一輪動員,防止封地遭到秦軍的偷襲。

 恰是由於知道怎麼回事,晉君壽曼和欒書通過了魏氏的請求。

 換作是由旬氏進行那樣的請求,出發點也是為了防止被秦軍偷襲封地,晉君壽曼和欒書卻不大可能通過。

 不因為別的,只因為旬氏是卿位家族。他們封地很多,可以納賦的人員也充足,遠比魏氏突然乾點什麼的破壞力更大。

 換而言之,郤氏、欒氏、範氏、韓氏、邯鄲氏……等一些實力太強的家族,他們跟旬氏一樣,做什麼都更容易引起猜測,再引來應該有的忌憚。

 這裡也不是說魏氏的實力弱小。他們才不弱小,只是政治聲望無法與卿位家族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