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以利益驅使

 樓令對上白翟的部隊,講實話就是很難感到忌憚。

 即便是當前的秦軍,樓令也只是稍微重視,論重視程度絕對比對上楚軍或齊軍更低,可能也就跟對上鄭軍差不多?

 交戰信息的回饋也證明了樓令態度方面沒有犯錯。

 正在第一線的國佐,他後面持續投入兵力,齊軍增加到五千,對過近萬白翟軍仍舊打得有聲有色。

 樓令從信息反饋還知道一點,齊軍並非用結陣的方式與白翟人交戰,交鋒過程中兩軍一直是在移動狀態。

 也就是齊軍了,換作是其餘國家的軍隊,打非結陣的交戰方式,哪怕最後能夠獲取勝利,不免要落得一個損失慘重的下場。

 齊軍本身就擅長運動戰,近些年來還比較追求個人武勇,自然對結陣的需要不是那麼大。

 那也是樓令說,齊軍對上異邦進行交戰有戰力加成的原因。

 換作是晉軍?打得過肯定是打得過,適應則不是那麼適應。

 鄭軍對上秦軍,一開始雙方結陣而戰,打著打著變成混戰。

 只是相對於齊軍與白翟的戰爭烈度,鄭軍與秦軍的交鋒節奏比較慢。

 同時,鄭軍與秦軍都沒有投入新的兵力,雙方看著就是純粹消耗時間。

 樓令並不認為鄭軍刻意消磨時間。

 當天的交戰從早晨進行到下午,隨後雙方各自收兵。

 實際上,上了規模的戰爭,哪有一天之內分出勝負的呢?各自投入的兵力越多,交戰時間絕對就越長。打到一定份上的時候,較量已經不再是戰場上交戰的軍隊,考驗的是整個國家的國力了。

 因為投入作戰的主力部隊是來自齊國,清算戰果與損失自然是由他們自己點算,最後再將數據彙報到樓令手上。

 “不要對列國的效率……,或者說不要對我家之外各人的效率有什麼奢望。”樓令說的是戰情彙報。

 今天,晉國陣營……,至少在樓令麾下充當主力的是齊軍,鄭軍與衛軍為之掠陣算參與,其餘列國的軍隊就純粹是看客了。

 樓令按照慣例派人去問,得到的答覆不出所料,齊軍那邊只說在統計,一個最後期限都沒有給。

 “不出意外,可能分出勝負之後,我都得不到什麼數據。”樓令並非篤定齊軍將校不會配合,主要是他們真的沒有什麼效率可言。

 這種情況不獨發生在齊國,其實包括晉國在內都有相同的毛病。

 隨後的幾天,雙方的交戰一直在持續。

 交戰的規模有大有小,小型戰事分為多個局部,每一個局部兩邊參戰的兵力不超過千人;大一些的戰事,雙方加起來的兵力數千過萬。

 這是戰爭的正常發展過程,長期小規模的交戰,積累出大量的傷亡,期間各部的士氣有升有降,等待某一方的統帥認為時機合適發起決戰。

 “白翟越來越不經打了。”國佐當然會時不時跟樓令接觸一下。

 樓令點了點頭,只是說道:“還不到時候。”

 應該說,樓令近期會環繞來自列國的將校,哪怕沒有什麼事務,一定會有列國的將校在周邊晃悠。

 借這一段時間,樓令跟參與會盟的列國多位將校熟悉起來,建立了私人方面的交情。

 人只要活著,總是有互相需要的時候,對吧?

 雖然樓令在晉國多少算位高權重,問題是雞鳴狗盜之輩都有用處,天曉得什麼時候會用到何等的人呢。

 一直以來,樓令的心態就很平穩,不會因為手中有權刻意去刁難誰,也不會因為有權了而瞧不起誰。

 當然,那是沒有人招惹的前提,一旦有人進行招惹,樓令肯定也會幹審時度勢的事情。

 說白了,明知道打不過不會頭鐵,有誰不知死活非要招惹,不徹底打死還留著過年嗎?

 國佐沉默了一小會,問道:“主戰場那邊的情況,將主知道嗎?”

 知道啊,樓令怎麼會不知道呢?

 “開戰之後,兩邊每日列陣交戰,戰事的進展比我們這邊還慢。”樓令只是給出這個答案。

 肯定會有其它的細節,例如哪個國家充當主力,其餘國家損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