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正式交戰

 互相知會,告知什麼時候要交戰,類似的情況在春秋時代屬於再正常不過。

 講實話就是,跟當代人想要獲得什麼結果有直接關係,並非完全是遵從交戰守則。

 拿晉國與楚國的戰爭來說事,無論晉國或是楚國都知道根本亡不了對方的國家,既然怎麼打都不能徹底消滅對方,只能在一定框架下進行競爭了。

 春秋早中期,諸夏大地其實進行過一**兼併,非常多的國家在那一個階段亡國。

 到了誰也無法輕易滅掉對方的階段,曾經被摒棄的一些規則被重新撿了起來。

 而一些小國沒有自保能力,他們依附強國獲得保護,產生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小國能夠生存的階段,其實就是大國開始講邦交的時期,大國無法隔著很遠去吞併某個小國,他們又不願意某個國家吞併小國來增強實力,肯定要限制列國之間的互相兼併。

 重新恢復秩序的起始點是齊國稱霸,他們願意保證小國的國佐得以延續,小國付出的代價是向齊國納貢。

 後面齊國因為內亂失去霸權,接棒成為新任霸主的晉國延續了齊國的做法。

 只不過,晉國因為窮山惡水比較嚴重的關係,為了維持軍事上的消耗,漸漸向強國索要納貢,對方不服就打,打到對方納貢為止,一套新的霸主體系也就被建立起來了。

 晉國建立這一套霸主體系,前前後後維護了將近兩百年的霸權。

 因為有晉國的例子擺在那裡,後面無論是哪個國家強勢,基本是學晉國當霸主那般玩下去,一直等到秦國搞出新玩法,諸夏大地也就重新一統了。

 殷商時期開創朝貢體系,既是天下共主制度。

 後面姬周王朝八百年,基本也是走殷商時期的路線,只是變成了內部納貢。

 直至秦國一統天下到滿清滅亡,其實也是在走朝貢體系,只是朝貢體系到後面越走越變味,逐漸變成“中央帝國”在補貼前來朝貢的小國,有種花錢買來“萬國朝貢”的意思,搞得就是粉飾強盛。

 晉國無法從武力上去滅亡楚國,倒是能夠武力消滅中原的不少國家,只是消滅上一兩個中原國家之後,其餘國家一定會跟楚國結盟來強推晉國。

 楚國並沒有晉國的煩惱,歷來想兼併誰就實施兼併,大不了就是做自己的南方霸主。

 吳國沒有崛起之前,確確實實沒有國家能夠威脅到楚國的南方霸主地位,哪怕吳國短暫強橫,後面一樣被楚國給滅了。

 事實上,等晉國與楚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之後,晉國是重新成為天下霸主,楚國一樣是無可爭議的南方霸主。

 而楚國直至被秦國滅亡之前,他們當了將近五百年的南方霸主!

 “大家都很清楚無法進行滅國戰爭,只能從氣勢上進行壓服了。”魏顆是樓令的副手,自然是要待在左右。

 今天,晉軍與楚軍約定列陣而戰。

 雙方早早埋鍋造飯,參戰部隊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營列陣。

 這種交戰模式,不會是來了多少兵力,一股腦全部派出去,以習俗就是各自出動一部分,通常是晉軍出動不多於一個“軍”的兵力,楚軍派出人數差不多的部隊。

 在晉國進行軍隊擴編之後,今天是雙方首次交戰。

 很多的交戰規則也就需要重新擬定,包括第一天的交戰,晉軍要出動多少,楚軍又是出動多少,等等之類。

 下軍今天沒有出戰任務。

 樓令與魏顆帶著必要的護衛力量出營,來到一個小坡之上,隔著約一千米的距離,注視著兩支正在列陣的軍隊。

 晉軍這邊被派出的是新軍,他們擺出了晉軍最擅長的魚鱗陣,採用的卻是兩“徹”的分佈。

 什麼叫“徹”呢?其實就是梯次,也就是新軍儘管擺出魚鱗陣,他們卻是分成了兩個大梯隊的隊形。

 “出戰的是由子革統率的楚國右軍?”樓令不那麼確定地問道。

 魏顆努力辨識了一下,說道:“看不清楚。”

 從雙方出營的人數來看,無疑是楚軍那邊的數量更多。

 沒有減員之前的晉國一個軍團,總戰鬥力為三萬七千五百。

 楚國的軍團沒有固定編制,有多少戰鬥力完全看被編入的家族帶來多少參戰人員。

 “楚軍將近五萬。”樓令這點目測能力還是有的。

 魏顆說道:“楚國屢次與我們交戰,依仗的就是人多。”

 在現如今,只有楚國和晉國有能力一次性出動十萬以上的大軍。

 特指的是參戰人員有受過訓練,身懷殺人技且聽懂的號令,不是像齊國曾經做的那樣,隨隨便便拉壯丁湊人頭。

 這一次楚國出動二十四萬人,裡面作為正規軍的數量,恐怕不會超過十五萬,剩下不是貴族帶來湊數的農夫,便是楚國從南方各蠻族徵調來的蠻人。

 從蠻族徵調蠻人參戰這種事情,楚國每次有大戰就會做,多少算是一種針對各蠻族的減丁國策了。

 “半數以

上無法列陣,一看就是拉來湊數的農夫。”魏顆其實很看不起楚國的做法:“不怪楚國只能打順風戰,一旦有所挫折就兵敗如山倒。”

 樓令心想:“誰說不是呢。”

 近二三十年來,楚軍對晉軍只有一場大勝,也就是“邲之戰”這場戰役。

 而“邲之戰”完全是晉軍自己出了大問題,並不是楚軍有多麼能打。

 楚軍算不上是烏合之眾,只是他們一貫得勝也難以擴展戰果,敗了卻是往往大敗虧輸。

 兩支大軍的列陣速度不會多麼快,他們從出營到列陣完畢,晉軍用了兩刻鐘左右(約三十分鐘),楚軍乾脆就耗費將近三刻鐘(約四十五分鐘)才通知晉軍已經列陣完畢。

 以為光列陣耗費三刻鐘就算久了?並不是的。

 好些國家的軍隊,列陣耗費的時間遠超三刻鐘。

 而子革統率的楚軍,完成列陣的只是“正規軍”這一部分,其餘就是隨便在某個區域湊堆站著。

 通知對方,說己方列陣完成,同樣是春秋時代的一種特色,反正其餘時代是看不到的。

 晉軍這邊,戰車兵開始下車,隨後他們在郤犨和郤至的帶頭下,全部單膝跪地開始進行戰前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