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正式交戰

 對面的楚軍,他們沒有趁晉軍舉行戰前祈禱儀式發起進攻,有過與晉軍交戰的人很清楚怎麼回事,首次面對晉軍的人卻是開始議論起來。

 進行議論的楚人或蠻人,他們的話題比較集中,不明白晉軍在做什麼,己方統帥又是為什麼不趁機揮軍殺上去。

 晉軍的戰前祈禱並不冗長,以現代時間計時,不會超過兩分鐘。

 戰前祈禱完畢,晉軍的戰車兵重新上車,步兵抓緊時間整頓好隊形。

 隨後,晉軍這邊的郤犨單車向前。

 很快,楚軍那邊的子革也單車向前。

 兩人乾的當然是陣前“致師”這一種禮節了。

 因為晉軍上前的人是郤犨,另一邊才是子革上前,他們要展開的是口齒上的“致師”方式,並非是武將單挑。

 “應該是老生常談了。”士匄剛剛來到坡地上,看到樓令和魏顆也就湊了上來。

 什麼叫老生常談?無非就是互相指責對方幹了什麼壞事,來證明自己的正義性。

 類似的“致師”在晉軍和楚軍之間發生太多次,說來講去就是那麼些東西,真的沒有什麼新鮮的話題。

 “許久不見啊?”樓令肯定要打招呼。

 士匄行禮,說道:“甚是想念啊?”,說完還“哈哈”笑了幾聲。

 “玩梗呢?”樓令知道士匄的性格。

 士燮比較正經,為人也就顯得死板且沉悶。

 士匄卻是另一種性格,平時愛玩鬧,對誰都能開玩笑。

 因為性格迥異的關係,範氏父子一起出現,往往會令人很是印象深刻。

 “楚軍這一次學乖了。”士匄說的是子革將農夫和蠻人擺在後面。

 魏顆笑呵呵地說道:“各自歸陣了。”

 是的,承載郤犨或子革的戰車,分別回到己方戰陣。

 兩邊的戰鼓先後擂響,一陣陣的鼓聲傳出去,在曠野上回蕩。

 “前勁,向前!”

 “前茅,向前!”

 喊“前勁”的是晉軍。

 喊“前茅”的是楚軍。

 這個有相關的典故,也就是“後勁不足”與“名列前茅”。

 包括晉國在內的列國,軍團分別是中、上、下。

 楚國跟中原不一樣,他們的軍團分為中、左、右。

 很多名稱上面,楚國跟中原都不相同,無怪他們被視為另外的文明。

 晉國與楚國的爭霸,儘管後世的史學家刻意模糊,打從事實上就是兩個文明之間的競爭。

 這麼說吧,要是晉國徹底屈服給了楚國,中原沒有國家頂上來,日後諸夏大地該是楚國的那一套體系了。

 關於這一點歷史給了很多次證據,姬周取代殷商,一系列的官職名稱出現改變;秦國消滅列國,官職、爵位等等成了秦國的那一套;等自認為楚人的劉季(劉邦)成了皇帝,諸夏大地的很多官職或習俗立刻傾向於楚人文化了。

 “想讓楚人真正屈服,實在是太難了!”士匄有資格這麼說。

 樓令不搭腔,腦子裡想道:“誰說不是呢?要不然秦末也不會是自認楚人的劉邦跟楚人中的舊貴族去進行最終角逐。”

 晉軍與楚軍不斷相互靠近,進入弓箭可及範圍的時候,兩朵“烏雲”平地升空。

 各自有軍官高喊:“別動,誰都不準亂動,保持陣型完整!”

 當前的時代,沒有多少士兵會攜帶盾牌,面對射來的箭矢,遭到嚴令不許瞎胡跑,戈兵會下腰儘量捲縮身軀,再高舉戰戈晃動,試圖格擋射來的箭矢。

 所以是,到底會不會中箭更多是看運氣。

 第一次射箭之後,兩軍的弓箭手向前走三步,再一次進行齊射。

 這樣的齊射

只會進行三次,隨後便是自由射箭了。

 當然了,一般臨陣三次齊射,主要是齊射三次之後,兩軍的士兵已經互相抵近,進入到近戰時刻,再射太容易出現誤傷。

 以樓令等人的方位看去,晉軍與楚軍都是前軍各自形成一條線,抵近之後不是對沖混在一起,以一種涇渭分明的方式打起了線列戰。

 相信很多人對“線列戰”並不陌生吧?

 西方文明在火器出現之後,由於槍械的準頭過於堪憂,一再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必須讓士兵排成緊密隊列,眾多士兵進行齊射來彌補準頭不足,搞了“線列戰術”這一種打法,一用就是兩百多年之久。

 諸夏文明這一邊,列國交戰之所以會出現“線列戰”這種打法,主要是因為對保持陣型的需要。

 進行線列交戰的晉軍和楚軍,兩邊手持的戈或茅的戰士,手中的武器不斷前前後後操作。

 這種打法之下,一個不小心小腿或脖子會被“援”給拉斷,要是更不小心的話,腦袋就要被啄出一個大窟窿了!

 戰場之上的金屬與金屬或木杆與木杆,兩種磕碰聲非常密集,相反兩邊戰士嘴裡發出的各種聲音被掩蓋了。

 因為交戰期間需要推進或是後撤的關係,不知道多少雙大腳踩踏地面,很快各種植物被踩著蹂碎,一些比較乾燥的土地被踩得泛起煙塵。

 有了煙塵之後,不管是身處戰陣之中,或是位處戰場之外,漸漸難以看清楚第一線的交戰,到底進行得怎麼樣了。

 “我們投入一個‘師’,縱隊長度約是五里;楚軍約有近萬,隊列比我們拉長了一里左右。他們很快就會變成偃月陣型了。”士匄發表看法。

 沒有煙塵之前,兩軍的隊列多長多厚,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

 樓令笑著說道:“不是一直這樣嗎?”

 士匄無言以對。

 確實,楚軍屢屢佔了兵力多的便宜,一旦開打之後總會試圖包圍晉軍,更多的次數是“偃月”的中間被晉軍突破,導致楚軍的包圍意圖破產,再被晉軍切割成為兩個部分各自擊破。

 “楚軍的戰車動起來了。”魏顆提醒。

 開戰之初,晉軍和楚軍的戰車部隊肯定要發生對沖,產生一定的傷亡和減員,再十分默契向左右兩邊撤離,留下步兵打線列戰。

 撤往左右兩翼的戰車兵,他們會重新整隊,需要補充戰車組成員也抓緊時間。

 哪一方的戰車部隊先重新恢復可出擊狀態,等於就抓住了一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