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一鳴驚人!

 兩軍陣前的“致師”從鬥嘴到武鬥,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不說子重已經一大把年紀,他年輕的時候也不是以武勇而著稱,怎麼可能打得過樓令呢?

 “不上前,會顯得不尊重晉國,我在國內也要混不下去。”子重知道不尊重晉國屬於次要,被楚人認為膽小如鼠才是大事。

 最終,子重只能硬著頭皮吩咐馭手驅車向前。

 不久之後,即將交戰的兩軍主將,他們的戰車相距約五米停下。

 “代寡君問候楚君。”

 “代我王問候晉侯。”

 貴族相當要臉的時代,少不了一些面門功夫。

 樓令剛才就能夠看得出子重露怯,行禮問候後就手持弓箭,給予子重更大的心理壓力。

 子重自樓令手持弓箭就全身緊繃,關注力大部分在樓令手中的那張弓上面,一時間忘記抓住主動權。

 結果是什麼?

 樓令一頓言語輸出。

 僅是從場面來看,注意力錯了方向的子重被說得啞口無言。

 “楚卿?”樓令演了一會的單口相聲,該輸出已經輸出,喚了子重一聲,問道:“可要陣前演武?”

 子重回過神來,猛搖頭說道:“這就免了!”

 樓令面向楚軍,大聲喊道:“楚國令尹拒絕陣前致師!”

 出戰的晉軍爆發出歡呼聲。

 楚軍那邊出現了譁然聲。

 就問子重拒絕武將單挑,到底是不是一件事實吧?

 至於身強體壯的樓令邀請老邁的子重進行武將單挑,是不是屬於欺負老弱病殘,上了戰場還講究這個?!

 無論是不是老弱病殘,只要是自願上了戰場,一律自認生死有命了。

 子重知道不能任由樓令打擊己方士氣,昂天大喊:“欺我老無力啊!!!”

 晉軍那邊出現了噓聲。

 楚軍聽過後,倒是安靜了下來。

 那一句話喊完,子重下車,所在戰車組成員,牽馬以及扛起戰車完成調頭,全員上車回去本陣。

 子重等人看上去行色匆匆,彷彿再慢一些就回不去了。

 相反,樓令等人顯得不慌不忙。

 樓令甚至在兩軍將士的注視下,上演了單人扛車的壯舉,引得晉軍又是歡呼聲連連,楚軍陣中出現了譁然動靜。

 當前的戰車沒有標準噸位,一般在兩百斤以上。

 能夠個人扛起戰車的人在當代不多,可以做到的人多少有一些,只是仍然被視為壯舉。

 一個軍團的主將可以做到單人扛起戰車調頭,無疑能夠激勵己方將士的士氣。

 事實上,軍中有一員猛將的話,古往今來都可以起到激勵己方士氣的作用,使得參戰部隊的人員勇氣倍增,震懾得敵軍心中變得膽怯。

 勇氣這種東西,無論在什麼場合都顯得很重要,作為戰士絕對不能缺少勇氣。

 有足夠的勇氣,十分的力氣可以發揮出十二分。

 一旦失去了勇氣,十分的力氣能使出六分都算多,更惡劣的情況是遇敵轉身就逃。

 樓令回到本陣,對號手以及旗手下令。

 號手指的是敲響戰鼓的人手。

 旗手當然是手持旗幟的人了。

 必須說的事情是,全軍上下也就旗手手持布面旗幟,他們通常是站在高處,使用手中的旗幟來對某支部隊下達主將的命令。

 子重回到本陣在做同樣的事情。

 晉軍與楚軍的戰鼓聲先後被擂響,曠野再一次出現迴盪的鼓聲。

 出擊的命令被下達,兩支軍隊先後向前推進,戰車的速度不快,步兵邁步的頻率相對要快一些。

 郤錡和郤至相約在一個矮坡,他們在注視緩緩推進的兩邊部隊。

 “看著倒是像模像樣的。”郤錡說得是正在推進的下軍。

 郤至看了郤錡一眼,目光重新投向戰場,抿了抿嘴說道:“這是樓氏第一次堪當大任,我們怎麼都要有幫忙兜底的準備。”

 “小白出戰了嗎?”郤錡問道。

 郤至答曰:“令的兩名子嗣都在陣中。”

 一個是樓小白,另一個只能是樓武了。

 只不過,由於有些距離的關係,郤錡和郤至肯定無法看出樓小白處在軍陣的哪裡。

 至於樓武?郤錡或郤至才不關心。

 他們關注樓小白也只有一個理由,日後樓小白會成為郤氏的女婿。

 抵近到射程之內的晉軍和楚軍開始放箭了。

 “怎麼那麼多弓箭手?”郤錡有些詫異下軍的弓箭手之多。

 看場面,不止是晉軍率先齊射,射出的箭矢數量也遠超楚軍。

 之所以會是晉軍先射箭,根本原因是晉軍弓箭手和楚軍弓箭手的弓不一樣。

 晉軍這邊使用的是木弓,射程上確實比使用竹弓的楚軍遠。

 當然了,楚軍也不是全員使用竹弓,還是有相當部分使用木弓。

 只是,弓的材質不一致,楚軍需要講究射箭波次以及覆蓋面積,肯定要在不同的射程進行相關安排。

 下軍由樓氏與魏氏的私軍充當主力,誰都是第一次見識,郤至哪來的答案。

 郤至猜測道:“令善射,家族內部必然要效仿,弓箭手多了可以理解。”

 “那韓氏豈不是要憤憤不平?”郤錡說得幸災樂禍。

 目前的韓氏只是有善射的名聲,他們還沒有把持晉國的射箭領域。

 什麼叫把持晉國的射箭領域?發展到後面,韓氏不會再有近戰兵納賦,他們的弓箭手會充斥幾個軍團,等於完全把持了晉軍中的遠程部隊。

 現在的韓氏只是在製作弓上面領先所有家族,只是這種領先並未跨時代,同樣沒有佔領太多的市場,走得是佔領高端市場的路線。

 郤錡突然間想到了什麼,說道:“韓氏沒有出現過神射手,他們是怎麼有的善射家族的名聲?”

 以前的郤至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聽得愣了一下,怔怔地說道:“是啊,名聲怎麼來的?”

 戰場之上,晉軍射了三波,楚軍以為已經結束要加速,結果晉軍的第四波齊射來了。

 走在前面的楚軍看著晉軍射出箭矢從頭頂飛過,不一會兒耳朵裡聽到後面傳來的慘叫。

 那並不算完,即便是兩軍的戰車部隊對沖,再到發生“線列戰”的短兵相接,晉軍的弓箭手還在不斷齊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