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史無前例

 有家族欣欣向榮,自然就會有家族陷入頹勢。

 無法扛住重任的欒氏,欒書或許還能坐穩中軍將的寶座,家族卻是不知道有多少附庸會跑。

 欒書不會在國戰期間做什麼,回國之後一些事情卻是要馬上實施,不然欒氏真的就要沉淪了。

 交戰一開始的時候,上軍打得很不錯,甚至郤氏所部壓著楚國“左右廣”在打。

 當然了,所謂壓著打只是從氣勢上顯示,不代表郤氏所部給予“左右廣”造成多麼慘重的傷亡。

 晉軍高層可是非常清楚一點,楚軍的“左右廣”披甲率達到六成,一旦繼續僵持下去的話,與之對戰的郤氏所部必定出現很大損員,極有可能會扛不住。

 郤氏雖然是晉國最為強大的家族,正式披甲的士兵也就不到兩成,有可能會更低。甲冑多是木甲、布甲,少量的皮甲,鐵甲反而比皮甲多。

 有披甲和沒有披甲的區別顯示在哪裡?不止是心態上面,還有物理防禦力的優勢。

 所謂的心態優勢,無非就是依仗防具不被攻擊甲冑縫隙,更能夠放開手腳用在攻擊上面,肯定會顯得更加兇悍。

 物理優勢就更簡單:你砍我,我屁事沒有;我砍你,你一下子就傷了或死了。

 郤氏當然有鐵甲。

 樓氏前前後後出售了一千三百套鐵甲給郤氏。

 以正常的情況,郤氏當然不會列裝一千三百人,應該列裝九百人到一千人之間。原因?當然是因為需要留作備用。

 郤氏用作與“左右廣”交戰的部隊,身穿鐵甲的人不超過五百,穿著木甲或布甲的人應該是八百左右。

 楚軍“左右廣”的披甲率約是六成,也就是三千左右披甲。

 那麼,即便是郤錡將一千三百多披甲的士兵集中一處與“左右廣”交戰,不是還差了一千七左右嗎?

 交戰進入僵持階段,哪一方的披甲率高,優勢會比其它交戰態勢更為明顯。

 看一看郤氏與“左右廣”的傷亡比對就知道了。

 一開始,郤氏死傷兩人能換到“左右廣”一人。

 進入交戰僵持階段,郤氏往往要死傷五人左右才換到“左右廣”一人。

 那不止是“左右廣”披甲率更高的關係,跟平均的兵源素質差距也有關聯。

 楚軍“左右廣”擇優再擇優而選,尤其還披了甲。

 郤氏是正常徵召組建編制,披甲率也不高。

 用“有心算無心”形容有些不恰當,意思卻是那麼一種意思。自然是“左右廣”的傷亡比郤氏更低。

 同樣的道理。

 晉軍由“大夫”、“士”、“徒”作為骨幹或主力,搭配了“羨”這種有經過正經訓練的士兵。

 楚軍也有自己的“大夫”、“士”、“徒”,問題是存在更多沒有正經訓練過的農夫與蠻人。

 素質更高的“左右廣”傷亡比郤氏所部低。

 素質更高的晉軍在全局上卻是比楚軍的傷亡更低。

 有什麼毛病嗎?完全沒有的事。

 欒書擔憂的事情是作為扛線的郤氏所部扛不住,不奢望旬氏所部或上軍其餘家族能夠扛得住,造成中間被突破,引發整體的糜爛。

 暫時看上去,郤氏沒有出現頹勢,哪怕傷亡慘重都還是扛住了“左右廣”的攻勢。

 問題是什麼?剛才就用了“暫時”這樣的字眼。

 欒書不敢也不能派人去問郤錡或中行偃還能夠扛多久,只有等郤錡或中行偃覺得扛住主動求援或是彙報。

 “我們效仿楚軍戰法,暫時沒有取得成效。”士燮的意思是,加強左右兩翼的攻勢,試圖包夾楚軍的計劃沒有成功。

 楚國君臣已經在玩命。

 他們當然不是自己下場拼殺,捨得不計代價維持住戰線便是拼命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等,再等等。”欒書知道只能這樣了。

 交戰已經進入到比拼意志的階段。

 以往常的舊例來看,進入比拼意志的階段,十次有七次是晉軍拼贏了。

 剛才,欒書著急的事情是己方傷亡有些慘重,擔憂即便打贏了也是慘勝。

 沒有打贏?那當然是輸了啊。

 士燮盯著看不到的楚軍後方,悠悠地說道:“楚國君臣或許會調動部隊增援。”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一旦楚軍調動部隊增援,晉軍這邊就能夠合情合理展開新的調配。

 為什麼不能是晉軍現有動作?這個關乎到誰先調動部隊增援,等於誰認為自己扛不住要輸。

 晉國或楚國的兩邊君臣都清楚一點,兩國時隔那麼久再展開這種規模的大戰,贏要贏得不會產生爭議,才能夠讓諸侯服氣與忌憚,有利於接下來行使霸主權利。

 無論哪一方依靠投機取巧贏了,或是贏得不夠漂亮,自然會讓霸權不那麼穩固。

 如果晉軍高層這邊處在劣勢,自然顧忌不到那麼多,問題現在是晉軍佔據優勢。

 楚國君臣判斷出無法堂堂正正戰勝晉軍,他們不是玩了一手趁濃霧逼近晉軍營寨嗎?心裡自然也就少了顧忌,或者過顧忌不了太多了。

 等於說,哪怕這一戰楚軍最終獲勝,他們的霸主地位也不是堂堂正正得來。晉國絕對不會服氣,諸侯更不會對楚國怕到極致,楚國連喘息之機都得不到,必然遭到更為頻繁的挑戰,並且是自認為有實力的國家都會嘗試挑戰楚國。

 僵持交戰一直在持續,兩邊的軍隊在一條線的間隔來來回回互相推進或後退,慢慢那一條線堆積了太多的屍體,持續移動的士兵腳底粘了一層血泥。

 “太慘烈了!”魏顆已經在慶幸今天沒有出戰。

 交戰的態勢過於僵持,還是全線的膠著。這種交戰模式所導致的傷亡絕對無比慘重。

 樓令已經看到戰線上堆疊起了屍山,搞到晉軍或楚軍推進或退卻都要“攀爬”了。

 近數十年來,沒有出現類似的場面。

 晉軍和正兒八經楚軍能扛得住那種壓力,忍受視覺衝擊繼續交戰。

 換作列國的軍隊?光是看到都會停步不前,遭到驅使可能不戰而潰。

 列國的軍隊不是多麼不堪,純粹就是沒有晉軍或楚軍的品質。

 明白說就是,小國寡民很難培養出英豪,他們更難出現什麼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