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誰不謹慎誰輸

來人帶來了欒書的軍令。

 自然不是空口白話,有文書與攜帶令箭,來者也是樓令與魏顆認識的欒鉞。

 各個家族沒有正式官職的子弟,他們隨行出征依舊沒有官職,只是會臨時安排一些軍銜。

 當前的軍銜不是後世那種,其實就是臨時性質的軍職。這也是家天下的傳統,出征必有伯、叔、兄、弟、子、侄隨行擔任各種崗位。

 “中軍將命令下軍暫時頂替上軍。”欒鉞知道文書寫得很清楚,還是重複了一遍。

 樓令行禮應:“諾!”

 作為副將的魏顆不用給予回應。

 事實上也是那樣,主將都接令了,用不著副將表態。

 輪到副將表態,要麼是主將控制不住局面,不然就是副將架空了主將。

 “中軍將有話交代。”欒鉞刻意走到樓令身側。

 這就是有一些話需要私下說了。

 樓令看著欒鉞,點了點頭。

 “上去之後,一切以穩住戰線為重。”欒鉞壓低聲音說道。

 那是欒書明白且知道樓氏和魏氏需要立功,怕的也是樓令或魏顆立功心思太重。

 樓令面無表情地說道:“自然是穩重為上。”

 欒鉞做一副鬆了口氣的模樣。

 “家父自然知曉中軍尉能夠以大局為重,魏氏嘛……”欒鉞給了一個“你懂的”的表情。

 魏氏因為魏錡在“邲之戰”的所作所為,算是有黑歷史。

 這一戰,魏錡自然有隨軍南下,暫時還算是中規蹈矩,沒有幹太惹人注意的事情。

 魏氏一再塑造魏錡已經改頭換面的印象,只是有過了黑歷史,怎麼可能使人真正放心?

 “儘管欒書秉承持重的吩咐符合戰局的需要,多少也算是挑撥離間了。”樓令心想。

 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夜戰,完完全全是“前無古人”的首次,會不會有後來者,誰說得清楚呢。

 無論晉國君臣,還是楚國君臣,兩邊夜戰打歸打,一定都是忐忑無比的心態。

 樓令很是嚴肅地說道:“我會約束。”

 欒鉞不好再說什麼,提出告辭。

 下軍一直是在待命狀態,早就做好了相關的準備。

 樓令下達了一連串的指示,很快下軍有了動作。

 夜晚不適合戰車疾馳,甚至因為沒有減震裝置或其它安全裝置,緩速行駛都承擔風險,戰車組也就變成了徒步。

 真的!

 首先,馬車可沒有前照車燈。

 然後,戰車沒有一應安全保險部件之前,什麼乘車在夜裡趕路之類,絕對比騎馬更加危險,不用太過坑坑窪窪的爛路,車輪輾軋到一顆石子都會造成顛覆,疾馳下的顛覆絕對能夠致使車毀人亡。

 即便是後面秦帝國修了直道,夜間疾馳的是一種馬拉軌道車,真不是平常的馬車。

 所以,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誰不珍惜自己的小命,敢動不動就在夜間駕車疾行啊?

 影視作品很常見到夜間駕車疾馳?都說是影視作品了,肯定不能當真嘛。

 其實,戰車組就是一隊基層指揮組,哪怕戰車不能參戰,一樣不能夠撇到一邊去。

 樓令和魏顆當然也是步行。

 下軍之中,十名將士有三到五名手持火把,並不是每一人手中都有火把。

 火把並不是單純燃燒的木頭。

 所謂的火把,它的頭部纏繞了布條,甚至還要泡過油脂,燃燒的時候是燃燒布條與油脂,真不是依靠燒木頭提供照明。

 講事實就是,光燒木頭能燒多久?再來便是,光燒木頭會造成火星四濺的情況,一不小心眼睛就要瞎了。

 燃燒布條與油脂自然也有風險,只是起碼不會火星四濺。滴到手腳燙起泡,比之眼睛瞎掉,哪個比較嚴重?

 為將者,真的不是光會指揮作戰就夠了,各種日常生活的常識同樣必須掌握。

 春秋時期的將校,他們要麼是一家之主,不然就是某家族核心管理層的一份子,平常管理家族少不得接觸柴米油鹽,成了將校哪可能不懂日常所需,自然能夠管理好一支軍隊。

 在其餘時代,所謂的能文能武,以為書讀得好就是“能文”了嗎?這個“能文”不止是指可以處理好文牘就行,還包括瞭解柴米油鹽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