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魏氏出局了啊

楚君審中箭了?

 楚君審中箭了!

 發現這一種情況的人,也就是晉人或楚人都是一臉的驚懼。

 要區分的話,楚人在驚懼之後就是狂怒,晉人驚懼之後則是陷入遲疑。

 楚人狂怒自然有理由,竟然有人朝他們的大王射箭,無論死了或是沒有死,皆是遭受到了最大的恥辱。

 晉人驚懼後遲疑,當然是因為自己這邊有人敢無視“君權神聖”對一國之君射箭,不管是射死或射傷,他們要遭受楚國君臣的怒火,更要受到本國之君的處罰。

 畢竟,一國之君可不是那麼好碰,不是國君卻敢傷害,等著被內外清算吧!

 一直到司馬家敢當街殺死曹魏皇帝之前,真的沒有臣下敢於碰君主一絲一毫,根本原因就是真的沒有好處。

 事實上,動手殺掉曹魏皇帝的成濟,下場一樣十分悲慘。原因就在於無論誰成了君,不會允許這樣的人存在,並且會用殘酷手段震懾後者來。

 眼睛中箭的楚君審沒有死,他疼得不斷髮出嚎叫,拔出帶著眼球的箭,一口將眼球給悶了。

 什麼情況?情況就是,楚君審將自己的眼球吃掉了。

 那一會,楚君審可沒有喊聲“體之髮膚受之父母,父精母血,不可棄也!”的話,很直接就將自己的眼球吃下肚。

 同車的子反等楚君審吃下眼球才回過神來,哭嚎著幫助楚君審進行包紮。

 他們這邊在忙著包紮,陷入暴怒狀態的楚軍則是對著魏錡所率的晉軍在追殺。

 不是說了嗎?晉軍看到楚君審臉門中箭,驚懼之下變得心虛,短暫與楚軍交戰就潰退,肯定是要變成被追殺了。

 腦袋變得一片空白的魏錡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回到後方,剛清醒過來得到彙報,說是自己一個“師”只逃回不到一半,差點沒有眼前一黑給昏死過去。

 “完了,我完了,我家……不找個辦法,也要完了!”魏錡很清楚自己一定會完蛋,最好也趕緊完蛋,不然就要家族沒有任何轉圜餘地。

 清楚事態嚴重性的魏錡吩咐收攏殘部,他要再次到前線去送死。

 至於統率的部隊?魏錡現在哪裡管得了那麼多,陪葬也就陪葬了。

 “什麼!?”樓令聽說楚君審中箭,傳言是魏錡射瞎了楚君審,感到震驚的同時,脫口而出:“魏錡怎麼敢啊!”

 魏顆比誰都六神無主,腦海中不斷迴響的也是魏錡怎麼就敢朝楚君審射箭,害了自己不說,更是要坑死家族。

 “會不會是流矢?”樓令有點強行給魏錡開脫的意思。

 魏顆渾身一震,斷言道:“一定是流矢!”

 已經有魏錡向楚君審射箭的傳聞,其實不管是有沒有射中,射死了或射傷,一概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事情是已經有了魏錡朝楚君審射箭的傳聞,這個傳聞肯定會傳開,魏錡死了多少算是一種謝罪,到底能夠減少多少影響,看就看晉君壽曼多麼介意魏錡敢朝一國之君下手。

 樓令不知道情況到底怎麼樣,然而魏錡是下軍編制的一員卻是撇不開的事實,必然也會影響到樓令己身。

 所以了,哪怕是楚國那邊定性,樓令這邊必須說是流矢。

 魏顆像是抓住救命稻草那般斷言,自然是想將負面影響僅限在魏錡一人,盡到最大的努力不讓整個家族遭殃。

 目標明確去射,射中了一國之君,跟不小心射中,射箭的人一定不能活,家族的下場卻是會變得不一樣。

 沒有多久,樓令和魏顆得知魏錡率軍再戰。

 兩人都知道魏錡想做什麼。

 “你家這一位,不愧是他!”樓令一臉的惱火。

 曾經,魏錡為了獲得大夫爵,不顧戰局需要,更是無視家族安危,夥同趙旃在“邲之戰”私下過河,導致晉軍吃了大敗仗。

 今天,魏錡朝楚君審射箭,明知道必死的下場,倒是顯得有擔當願意找死,可是要拉著麾下部隊陪葬!

 不要忘記魏錡麾下可是有樓氏的一千人!

 樓氏才帶多少部隊納賦,魏錡一下子要拉樓氏的一千人陪葬,沒有想過魏氏和樓氏的關係會破裂,再變成仇人嗎!?

 別說,魏錡可能真就沒有思考那麼做的後果,哪怕是有想過,反正就是那樣做了。

 一個國家有魏錡這種人,偏偏還能夠爬上高位,能夠說是國家的不幸。

 一個家族有魏錡這樣的人,只能說整個家族倒了血黴。

 魏顆當然知道樓令為什麼惱火。

 難道不是嗎?樓氏的一千人即便沒有全部戰死,死傷一定很慘重,被俘的數量也不會少。

 所以是,魏氏甚至知道不光得罪了樓氏,得罪的家族簡直是太多了。

 他們可能不恨魏氏嗎?

 魏顆顧不上其他家族,低聲說道:“我家一定會奉上中軍尉滿意的賠禮。”

 樓令的回應是冷“哼!”了一聲,再說道:“好好想想怎麼熄滅幾位卿大夫的怒火吧。”

 生氣,樓令當然很生氣。

 問題是什麼?樓氏要與魏氏合力取得卿位,能不翻臉當然不要翻臉。

 有一個大前提,也就是魏氏事後奉上的賠禮能不能讓樓令滿意。

 如果魏氏奉上的賠禮不能讓樓令滿意的話,不要怪樓氏落井下石,再親自從魏氏的遺骸取得滿意的成果。

 另外,哪怕魏氏給出的賠禮讓樓令感到滿意,有一個事實已經擺在檯面。

 那個事實就是,魏氏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別奢望什麼卿位,他們能夠奢望的事情是幫助樓令獲得卿位,樓氏再對魏氏進行庇護。

 並且魏氏一定要下死力氣幫樓氏獲得卿位。要是魏氏下的力氣不足夠,怎麼讓樓氏在未來某一天幫魏氏獲取卿位?

 關於那些事情,魏顆或樓令不用開口提出來,只能是心照不宣。

 魏顆對樓令行了一禮,車斗降下之後,慌慌忙忙離開了。

 由於楚君審中箭的關係,戰局又有了新的變化。

 先是中間的楚軍狂化,他們壓著晉軍在打。

 隨後,各個局部戰場的楚軍得知楚君審中箭一樣陷入狂化,倒是沒有全部壓著晉軍在打,讓晉軍接受驚濤駭浪則是免不了的事情。

 兩邊的廝殺變得白熱化,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流血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