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電 作品

地理志(聯盟篇)

    [塞納斯聯盟]

    歷史概述:

    塞納斯的故事開始於兩千年前。

    當上古時代的遠航者終於戰勝湍急洶湧的洋流,首次駛入這片水域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幅無異於神蹟的景象:

    珍珠項鍊似的群島阻隔住外海的波濤,內海的海面平靜如湖水,在陽光下倒映著翡翠的光澤;

    難以逾越的、延綿不絕的海岸山脈突兀消失,彷彿被某種不可想象的偉力在頃刻間夷平,  留下一扇通往內陸的大門,以及近似完美橢圓的海岸線。

    欣喜若狂的遠航者首領皮忒亞斯立刻為這片土地選定了最適合她的名字:

    “塞納斯”——意指三面環陸、擁有優雅弧線輪廓的海灣。

    從此,塞納斯成為這片海洋與陸地的正式名稱,並陪伴著她走過“英雄時代”、“征服時代”、“動盪時代”、“黑暗時代”以及“再征服時代”。

    直至四十年前,又有人提筆在歷史的書頁寫下新的篇章:

    一群不願再忍受帝國壓迫的勇士揭竿而起,反抗之火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將兩山之間的海洋與陸地全部捲入其中。

    當硝煙散盡,  傷痕累累的勝利者還未來得及舔舐傷口,便發現新的挑戰接踵而來:

    他們擊敗了統治者,卻不知道該如何統治;他們消滅了一個國家,卻不知道該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失去了一致的目標,原本親密無間的夥伴,開始變得面目可憎;失去了共同的敵人,曾經生死與共的袍澤,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反目成仇。

    最終,以“塞納斯”之名,一個前所未有的聯盟在晨曦中降生。

    她跨越草原和大海,北至巍峨的遮蔭山脈,南抵覆蓋著萬年雪的金頂山脈。駿馬在她的土地上自由馳騁,雄鷹在她的天空展翅翱翔,堅韌的勇士在群山中守衛她的邊界,  壯觀的船隊高懸她的旗幟駛向未知的遠方。

    可是她真的能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嗎?

    時間會給出答案。

    ————————————————————————

    諸共和國檔案

    ————————————————————————

    [十七省聯合共和國/聯省]

    *[偉大屬於塞納斯!光榮屬於十七省!萬歲!聯省共和國!]

    ————————————

    歷史概述:

    山前地的歷史和塞納斯一樣悠久,上古時代移民的第一個定居點就是在這裡建立。

    但山前地的開發歷史卻很短暫,直到四百年前,她還是一片極度荒涼的土地。

    因為很簡單——她的地勢太低,  到處都是無法開墾的灘塗、溼地、沼澤和湖泊,  甚至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每天要被海水淹沒兩次。

    無法發展農業就無法發展文明,  雖然上古時代的移民在山前地建立了第一個“卡胡蘭”——修有神廟的大型殖民地,但他們終究還是轉向地勢更高、更適合居住與耕作的海灣南岸,也就是今天的維內塔。

    最後,只有飛禽走獸、漁民獵人以及分散在零星小塊可耕作土地上的農民在山前地生存。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農田排水技術的發展為山前地的命運帶來轉機。

    依靠複雜精細的水利工程,山前地人抽乾了沼澤和溼地,佔領了灘塗和淺海,將本不能耕作的土地開墾成萬頃良田。

    修築大型水利工程所需要的統籌規劃能力,也使得山前地積累下更具向心力和執行力的政治傳統。

    與此同時,這片大陸的每一塊角落都在進行看起來永遠都不會結束的戰爭:領主們因為野心而互相征伐、公教徒與異教徒以神之名掀起聖戰、商業城邦開始嘗試使用武力扼殺競爭對手、遊牧蠻族的蹄聲在文明邊疆迴盪……

    山前地反而因為過於荒涼和貧瘠,得以享受難得的和平與安定。於是來自各地的人們蜂擁逃入這片亟待開發的土地,以求得在亂世中生存。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山前地得以在數百年間飛速發展,從瘴氣橫行的不毛之地,一躍成為整片大陸人口最稠密、手工業最發達、城鎮化程度最高的膏腴之地。

    但是財富的積累意味著覬覦者的增加,當山前地擺脫落後與貧窮以後,她就不可能再獨善其身。

    帝國開始向山前地索取越來越多的賦稅,給山前地套上越來越多的枷鎖;

    同時,  市民階層的擴大使得新思想和新信仰快速傳播,讓山前地與帝國愈發離心離德。

    不斷加深的矛盾最終引爆了一場戰爭。

    而在戰爭中誕生的,  便是光榮的十七省聯合共和國。

    ——————

    地理概況:高度城鎮化;河流交錯、水網密佈的內陸;大量低於海平面的圩田

    *[聯省是聯盟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共和國,只有10.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維內塔的三分之一。但她同時也是聯盟中城鎮化程度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共和國,將近二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設防城鎮之中。市民的組成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市民權]

    ——————

    政治架構:正在從“代議制民主”倒向“軍人政治”

    *[所謂代議制民主,實際是“有公民權的人的代議制民主”。絕大多數聯省人都是沒有公民權的“人民”,議會的一個席位往往只對應十幾個乃至幾個選民]

    *[一直以來,掌握議會的聯省政府都在與掌握軍隊的軍官團進行著一場危險的博弈遊戲。]

    *[軍官團悍然掀桌,藉助政府內部合作者,成功發起政變(截至季風之卷結束)]

    ——————

    集權程度:較高

    *[山前地的政治傳統+不受控制的軍隊]

    ——————

    經濟政策:重商主義/工商結合

    *[高關稅是重商主義的特色,不可不品嚐]

    *[聯省的商人既是生產者,也是銷售者,這使得他們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生產能力]

    ——————

    軍事編制:滿編常備軍團+常備的後備軍團+內海第二海軍

    軍事特色:大量高度訓練的方陣步兵;較為孱弱的騎兵;規模最龐大的炮兵;服務於陸軍的海軍

    *[按照聯盟憲章,諸共和國只能且必須維持兩支常備軍團。之所以要在憲章加入這樣一條款項,為的是使聯盟既不陷入軍備競賽,又不至於荒廢武備。

    然而規章制度總有漏洞。聯省共和國背靠大海,與鄰國三面接壤且無險可守,這使得聯省軍隊內部一直存在嚴重的不安全感。通過設立“常備的後備軍團”,聯省實際維持了四支滿編常備軍團,無論是訓練程度還是兵員數量都位居諸共和國之首。同時,依託勝利兵工廠的產能,聯省的炮兵規模同樣位居諸共和國之首]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當聯省決定動用他強大的軍隊時,看起來一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在內海,聯省海軍的實力僅次於維內塔內海海軍。但聯省海軍是一支服務於陸軍的海軍,在軍隊內部處於被動地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觀能動性]

    ——————

    重要城市:圭土城

    ————————————————————————

    ————————————————————————

    [尊貴的維內塔共和國]

    *[陸地與海洋,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之間,但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我們只屬於我們自己]

    ————————————

    歷史概述:

    在塞納斯灣,維內塔的歷史僅次於山前地,她是上古時代移民建立的第二個殖民地,而她繁榮興旺的歷史則要遠比“表親”悠久。

    不過,今天的維內塔共和國的首都——海藍,並不是最先興起的城市。

    維內塔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是亞德里亞,其次是阿奎利亞。海藍、弗若拉、百花城等等並不在其中。

    海藍坐落在潮汐三角洲的潟湖中央,建立在深陷爛泥的橡木樁構成的地基之上,四面環水。海藍人最初只不過是漁民、曬鹽工人和駁船船伕,除了鹽和魚,她什麼都不能生產。然而,動盪時代和黑暗時代的到來給了海藍崛起的機會。

    位於海岸平原的亞德里亞最先淪陷,坐落在奔流河衝擊三角洲的阿奎利亞緊接著被蠻族夷為平地。

    憑藉易守難攻的地形,海藍倖存下來。同時,她庇護了大批古帝國的遺民,這些逃難者也將人力、財富、技術和思想帶給海藍。

    從此,海藍給自己加上了“最尊貴”的頭銜,向著海洋更深處進發。

    除了漁獲和食鹽,海藍幾乎什麼都不能生產,她沒有農產品、沒有畜牧業,她僅有的技能便是航海和運輸貨物,因此貿易就對海藍人而言至關重要。

    這使得海藍人的行為表現出兩極化:一方面,海藍人在進行商業活動時從不考慮道德因素,他們自認能與任何人做交易,哪怕是異教徒和野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