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713章 抄襲的好處

  互通,就意味著產品的通用性。

  智能手機越來越像,像到了每一家手機廠商的手機都像是抄襲出來的,彼此之間你抄我、我抄你。尒説書網

  這其實是教育市場最小的成本方式。

  教育市場需要成本,別人都教育好了,自己去模仿,就可以不用教育市場就很容易地推廣了。在這方面,智能手機廠商們有著不約而同的一致性。

  蘋果教育一下,三星教育一下,摩托羅拉教育一下,黑莓、Lg、小米、諾基亞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教育一下……

  為什麼智能手機普及得這麼快?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世界的智能手機廠商都“秘密合作”起來了,一起朝著同樣的方向去教育市場。

  速度快,覆蓋面廣,影響力大。

  要求就是智能手機在設計的時候,要大同小異,不能太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向一個已經教育成熟的市場。

  如果做出來的手機太個性化了,就要面向一個未被教育的市場,就必然小眾。

  周不器本身就是忽悠大師,他才不會被吉野仁忽悠住。

  創新是好事,可抄襲的好處也不可忽視。

  這沒什麼可害臊的。

  周不器早就跟周紹寧說過,做手機的時候,如果某些方面拿捏不定,不好做選擇,那就看看iphone。

  iphone怎麼選,就怎麼做。

  不是因為iphone做得好才去抄,就算iphone做得很垃圾也要抄。因為iphone靠著自身的品牌和影響力已經把新功能、新設計的市場教育做起來了,跟風去做,更容易獲得市場的理解。

  跟iphone選得不一樣,即便是更好的方案,可一旦這是一塊未被教育的市場,就一定是小眾,就會銷量受阻。

  後期的時候,蘋果也發現了,自己辛辛苦苦教育起來的市場,都被同行們沾光了,他也不搞了。讓安卓系的手機去搞,讓他們去培養市場。市場成熟了,他們再去模仿、跟進。

  發現周大老闆似乎對這個行業很瞭解,吉野仁多少有些尷尬,給出的第二點理由很勉強:“3g功能機時代,日本國內廠商開發手機時對運營商言聽計從,從硬件規格、設計開發到軟件服務皆是如此。運營商還一手掌控著手機的銷售渠道,賣什麼手機,怎麼賣,都得看運營商的臉色。可是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手機廠商面向的不是運營商了,而是操作系統,就會有轉型的陣痛。”

  相比之下,陳東作為手機的普通用戶,提出的角度才更準確,他說道:“我覺得還是用戶習慣。體驗方面,觸屏手機不能像鍵盤手機那樣方便地輸入、複製粘貼,對於重視效率的用戶來說,似乎不如鍵盤方便。日本的手機廠商,好像還在做這種方向性的選擇。”

  周不器一揮手,“智能手機才是未來!”

  吉野仁很認可,“對,iphone和Aster在日本銷售的這兩年,就足以說明問題。08-09年,iphone的市場份額是4.9%,Aster的市場份額是2.2%;過去這一年,iphone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8.6%,Aster的份額也超過了6%。而且,過去這一年,三星和Lg也進入日本市場了,市場份額都達到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