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十八章 狼人君主,以退為進

  廷推,又稱會推,由三品以上京官和九卿一起推選官員填補出缺的文武大臣,候選人名額不等,由皇上最終定奪。

  自明英宗開始,廷推便走上了歷史舞臺,成為時下大明任命大臣最重要的方式。雖然決定權仍舊在皇上手裡,但他們已經牢牢地掌握了推薦權。

  “那就這麼辦吧!”

  朱祐樘通過歷史網絡小說的權術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加之自己性情確實十分沉穩,故而並不打算操之過急。

  即便這幫文臣最終不同意廷推王越,那亦得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但王越的罪名已經被自己巧妙地抹除了,任用此人無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萬安等官員看到朱祐樘並不是獨斷專行的君主,不由得暗鬆了一口氣,同時已經開始盤算著該如何應對此事。

  終究而言,鹽政系統是他們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若是鹽政系統真被清理了,那麼他們冰儆和炭儆恐怕要打上五折。

  朝陽慢慢升起,金燦燦的陽光落在文武百官的身上,此時讓人顯得十分的舒服。

  張升作為不入流的左庶子,而今前來早朝自然只能是個聽眾,但看到朱祐樘今日的表現,發現這位簡直是天生的帝王。

  早朝有著固定的彙報順序,各個衙門輪流啟奏。

  戶部尚書李敏彙報的是山東災情,向朱祐樘請旨派十萬石太倉糧賑災。

  “准奏!”朱祐樘面對區區十萬石的賑災,便眼睛都不眨地大手一揮道。

  今通州糧倉的儲糧超過二千萬石,誰能想到後世很多人眼裡的昏君成化帝,竟然能給兒子留下這麼一個充盈的國庫。

  正所謂“家有存糧,心裡不慌”,面對這種小額度的賑災,壓根都不算事。

  在刑部彙報完後,便輪到翰林院和詹事府,而後到了六科。

  明太祖朱元璋按六部建制,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大科,分別置左右給事中等官,其中共五十餘人,專門負責監督六部,在運作的過程中相對獨立,是明朝獨立於都察院之外的相對獨立的監察系統。

  雖然六科都給事中是正七品,而六科左右給事中和給事中均為從七品,但是大明職輕言重的典範。

  吏科左給事中王質被推舉出來,代表六科上疏道:“臣吏科左給事中王質上陳四事!一曰:斥異端。欲將僧道衙門額外官員,並真人禪師之類,盡黜罷之……。二曰:罷進獻。欲將近年以來,進獻寶石玩器諸物之徒通行,察究追奪……。三曰:汰冗官。欲將近年傳奉官員,文職不由銓選;武職不由軍功者,通行裁革……。四曰:禮大臣。欲乞朝參之後,不時召見文武大臣,諮詢治道……五曰:告老疾。年老有疾戀職不去者,許令自陳休致,不爾許科道官,指名劾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