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一章 荒政三策,民聲訴天

  在祖輩完成原始積累後,他們便開始在京城從事放貸業務,特別是針對償還能力特別出眾官員的京債,使他們宛如蒙古貴族那般找到了最穩定且豐厚的財源。

  金燦燦的陽光散在後面的庭院中,而御書房眾官員的表情各異。

  在弘治二年的陽春三月,高利貸這層窗戶紙還是被這位剛直的順天府尹捅破了,矛頭指向了京城的所有權貴。

  韓幼英的身上更凸顯女人味,特別皮膚變得更加白皙,兩條腿筆直而修長,正向朱祐樘遞上一杯新茶。

  她其實是懂商業的,卻是知道放高利貸確實是好生意,但後果是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很多的人家只能世世代代寄身富家為奴為婢。

  只是如今,她看到眼前的帝王竟然指向天底下最賺錢的買賣,不由為這個男人的氣魄而心跳加速。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自己是真的可以看到一個真正的盛世,每個普通百姓都能夠好好活著的社會。

  朱祐樘看著宋澄將北京城的金融情況說了出來,便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品茶,並沒有急於進行表態。

  針對大明的金融問題,他早已經瞭然於胸,只是現在才決定動手罷了。

  朱祐樘輕呷一口茶水,彷彿只是一個旁觀者般,居高臨下地準備聽取下面重臣各抒己見,亦或者坐看他們爭論不休。

  哪怕尋常的事情都會爭吵不止,而今圍繞著金融決策,今日必定是火藥味十足。

  “這民間借貸之事,歷來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雖說民間借貸的利息高了一些,但卻能助人解燃眉之急,現在四五分月息比往朝已經低了不少。”戶部右侍郎吳裕看到前面的老狐狸都不吭聲,當即便率先發表自己的看法。

  來了!

  在吳裕發表觀點的時候,萬安和劉吉彷彿心有靈犀般,紛紛張開了眼睛。

  宋澄尋聲扭頭望向吳裕,顯得一本正經地道:“吳大人,你錯矣!且不說這些當鋪和錢莊實質獲利數倍乃至幾十倍,即便月息四五分,亦已觸犯大祖所定的律法。既犯大明律法,朝廷豈有坐視不管?至於往朝月息如何,此事並不值得討論。大明立國以來,便以仁孝治天下,自當施予仁政!”

  仁政?

  萬安扭頭深深地望了一眼侃侃而談的宋澄,雖然覺得這個黑臉青年顯得很天真,但確實仍舊保持著赤子之心。

  “宋府尹,國朝自然是要以仁孝治天下,但亦不可墨守成規!民間借貸已有兩千年之久,咱們國朝要恩惠於民,但亦要明白穀賤傷農,更要深諳範文正荒政三策的治國之道!”新任刑部尚書何喬新算是宋澄的上司,顯得一本正經地說教。bookAbc.Cc

  所謂荒政三策,這是范仲淹面對地方災情的三項舉措。

  范仲淹主持新政再度失敗,被朝廷外放,後改任杭州知州。在到杭州任職後,這一年兩浙路大饑荒,道有餓殍,饑民流移滿路。

  面對這種災情,各地官府都忙著打擊哄抬物價,但范仲淹匪夷所思地推出三項不為常人所理解的“荒政三策”。

  其中最讓人不解的是范仲淹提高米價,當時杭州城一斗米價格是120錢,他直接將米價提到180錢,並沿江張榜宣傳杭州米價大漲一事。

  偏偏地,這個讓人詬病的舉措,卻是收到了奇效。

  大明朝廷從東南將四百萬石漕糧運到京城,耗費的運費成本將近二百萬兩,而糧商將米運到杭州自然亦耗費不小的成本。

  由於相信了范仲淹的虛假宣傳,東南的很多糧商以為有利可圖,故而蜂擁而至。

  只是這些米糧先後運達杭州城的時候,由於杭州城百姓的米糧需求有限,致使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市場,杭州城的米價最終快速回落。

  現在何喬新例舉范仲淹的荒政三策可以說很是高明,范仲淹終究是文臣最敬仰的宋官,而提高米價確實收到了奇效。

  通過這一個例子,似乎可以佐證民間借貸高息的“合理性”。

  工部尚書賈俊等人原本心裡是反對民間金融機構的高息行為,只是看到何喬新的一番分析,發現月息四五分可能是合理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