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九十六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

  戶部尚書李嗣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一個創新方案:“現在河南已是夏汛時期,境內不僅多雨,而且道路泥濘難行。若是押運銀兩和糧食所耗甚多,此次朝廷發放糧票賑災吧?”

  “何為糧票?”禮部尚書徐瓊聽得十分認真,當即疑惑地詢問。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隱隱覺得這是一個大創新,不由紛紛扭頭望向李嗣。

  朱祐樘在樓閣上喝著茶,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

  他發現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而今的重臣是越來越願意動腦子,而不是遇到什麼事情都循規蹈矩。

  戶部尚書李嗣迎著眾人的目光,便將自己的構想說出來:“糧票跟布票相似,只是上面不是布匹,而是寫著一石糧。此票由我們戶部印製,戶部亦會回收,只是為了刺激糧商的積極性,一石糧可換五錢銀。另外,此票可以抵地方官員徵收的糧稅,亦可以到京城或地方官府的常平倉換米糧,還可以到戶部或皇家錢莊直接換銀子。如此一來,朝廷不再需要押解銀兩和米糧奔赴開封,而拿到糧票的百姓可以流竄周邊的地方換糧度過饑荒。”

  “此乃謀國之策!”

  “若是如此便可救更多的災民!”

  “此法雖好,但地方官員不認又該如何?”

  “咱們給地方官員的俸祿發糧票,這樣便於地方官員辨識!”

  “此法甚佳,只要咱們能做到上下一心,必定能助百萬災民渡過災情!”

  ……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在聽到李嗣的構想,接著有所完善後,便一致認可李嗣的創新方案,覺得糧票賑災的方式更加便利。

  此次開封府主要是人為因素的水災,受災的面積並不是赤土萬里,而是主要集中在被淹的那片區域。

  通州有著足足二千萬石的糧,用於賑災是綽綽有餘。

  只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通州的二千萬石糧要運到開封能剩下一半都已經不錯了,何況還需要時間呢?

  若是受淹的百姓拿到糧票,接著勒令官府在沿途設置粥棚,那麼受災的百姓便能夠四散開來,從而藉助地方或京城的糧倉覓得一線生機。

  正是如此,李嗣所提的糧票賑災法,雖然每人一兩都是一筆龐大的開支,但無疑比傳統的賑災方式更加高效。

  朱祐樘對長得白淨的李嗣是刮目相看,便一錘定音:“既然諸位臣工沒有異議,那麼此次便定了下來!由戶部來主導,工部和兵部從旁協助,吏部亦要出力督促地方官員能執行政令!”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吏部、戶部、工部和兵部足足十二名官員一齊表態,顯得戰意高昂地道。

  他們很喜歡現在處理政務的方式,面對問題一齊相商,而今各個衙門相互協作,從而將事情辦得漂漂亮亮。

  現在面對的是足足百萬的災民,若是他們能夠將事情辦妥,亦將是名垂青史,而不是一位尸位素餐的平庸官員。

  只是大家並沒有高興太久,另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隨之而至:“災後如何安置受災的百萬居民?”

  “此事早有定論,還需要問的?自然是讓他們返回各自的居所繼續從事生產了!”刑部尚書何喬新自持資歷高,顯得理所當然地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看著這位從南京提拔回來的刑部尚書,卻是輕輕地搖頭:“何尚書此言不妥!黃水多沙,乃天下共識。此次水災過後,很多災民即便重歸故里,但其田產必定被黃河的沙子所埋。若是如此處置,恐有數十萬百姓無法繼續耕作,甚至只能淪為流民死於山野!”

  說到最後,似乎是想起一起往事,眼睛湧現一抹薄淚。

  刑部尚書何喬新見狀,便投去了鄙夷的目光,這種超遷上來的年輕官員壓根不懂得這是人吃人的時代,當即不以為然地道:“這是他們應該考慮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處置,實在不行他們給人做佃戶!只要不是懶漢,總歸能有一口吃的!”

  “佃戶,佃戶,你就是想著百姓總得賣身給你們官紳之家為奴為婢吧?”吳裕像是被刺激到了一般,顯得淚眼婆娑地質問道。

  刑部尚書何喬新臉色陰沉,卻是大聲回應:“這是歷朝歷代的做法,你兇本官做甚?你要真那麼有本事,伱拿一個可行的方案出來,那麼老夫便不再提!”

  “我……我沒有想到好辦法,但我……我相信陛下一定有破解之法!陛下,臣無能,請陛下拿出章程!”吳裕對朱祐樘有一種迷之信任,卻是突然跪下來道。

  這……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眼神複雜地望了一眼膽大妄為的吳裕,卻是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戶部侍郎竟然膽敢將皮球踢向皇帝,只是當今聖上還真的恐怕是唯一能破解這個千年難題的人。

  一時間,在場的眾官員齊刷刷地望向閣樓,望向那位在上面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