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零五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


                 時值九月,朝鮮半島正瀰漫著秋意。

  金剛山是半島第一高峰,順應四季變換,卻是各有美稱。

  春天的奇景像純淨透明的金剛石,名為金剛山;夏季因它與蓬萊相媲美,名為蓬萊山;秋日漫山紅葉如丹,名為楓嶽山;冬天奇巖怪石,瘦骨零丁,名為皆骨山。

  此時金剛山是漫山紅葉,山腰有白霧繚繞,仿若是一處人間仙景,所以金剛山由蓬萊山變為楓嶽山。

  一匹快馬從北邊遠來,無暇欣賞此處的美景,從金剛山之側直接奔向王都。

  大明收復建州的消息傳到漢城,普通的百姓倒沒有太強烈的感覺,但朝鮮的當權者頓時變得人心惶惶。

  王越所統領的東征軍雖然進度緩慢,但軍隊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建州女真的大本營直接搗毀,卻是證明大明軍隊的無比強大。

  雖然脫羅成功逃走,但已經失去雙腿,別說號召殘部反攻大明,恐怕連自身的安危都未必有保障。

  正是如此,朝鮮北面的建州已經落入大明王朝之手,強大的東征軍現在宛如一把懸掛在朝鮮國上空的利劍。

  “敗了?這樣就敗了?”

  “建州女真不是很強嗎?”

  “雖然建州女真很強,但大明更強!”

  ……

  得知建州女真被大明輕鬆擊敗,主和的官員一時間無法接受,但一些官員已經開始重新審視強大的大明軍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建州女真是一股很強的勢力。

  且不說建州女真擅長騎射,由於他們是由遊牧民族演變而來,所以擁有很強的機動能力。

  當年朝鮮響應憲宗的號召,亦是出動大軍助大明掃蕩建州女真這位鄰居,但因建州女真極強戰力和機動能力,致使他們的大軍最終無功而返。

  現在大明軍隊想要清剿建州女真,憑藉他們的經驗判斷,自然跟當年的情形一樣。雖然大明軍隊會有所斬獲,但最終還是退兵返回山海關。

  卻是誰能想到,此次的情況跟大家所想的截然不同。大明的東征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更是順利地搗毀了建州女真的大本營,從而收復了整個建州。

  正是如此,現在的形勢朝著極不利朝鮮的方向發展,建州女真這個原本算是他們跟明朝的緩衝地帶消失了。

  “現在咱們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自然是繼續臣服大明!”

  “若是大明王朝追究咱們此次不出兵,當如何是好?”

  ……

  由於建州已經落入大明之手,而今朝鮮跟大明接壤,卻是難保大明的東征軍會不會突然進入朝鮮半島,故而大家都已經開始擔心大明軍隊南下。

  自從朝鮮實施新政後,朝鮮的兵力已經削減至十萬。

  哪怕僅僅只剩下十萬,這軍隊的質量堪憂。十萬的軍隊戰力幾何,從軍隊打幾個土匪都十分費勁來看,綜合實力恐怕連建州女真都不如。

  事實亦是如此,從朝鮮軍隊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別說是要跟大明王朝相抗衡,恐怕無法抵擋得住東征軍。

  在整個漢城人心惶惶之下,亦是有不少官員開始“另謀出路”。

  很多朝鮮的官員已經作出最壞的打算,一旦大明軍隊進犯朝鮮,那麼他們是選擇投降還是投降呢?

  所幸,朝鮮跟大明有著極深的淵源,甚至一些重臣本就是漢族血脈,故而亦是紛紛準備抱上大明的粗大腿。

  一些異常聰慧的朝鮮官員另闢蹊徑,當即派遣心腹前往參治島跟東海總督徐世英取得聯繫,從而為自己準備一條後路。

  消息傳來的幾天時間裡,整個朝鮮的上層顯得人心惶惶,出於對戰事的擔憂,所以紛紛找尋自己的出路。

  朝鮮人獨愛松,故而一些供人觀賞的松林走進各個大宅之中,亦是走進了王宮。

  今年的秋意顯得比往年更濃,即便是王宮後院最蒼翠的幾棵松樹,在松樹下面亦是落下了幾根枯針。

  漢城,景福宮。

  這一座明制規格的王宮顯得十分的吵鬧,以領議政尹弼商和左儀政李克培為首的黨派正在唇槍舌劍。

  左議政李克培原本是堅定的主和派,早前一直堅持不出兵相助大明清剿建州女真,更是揚言大明軍隊必定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