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零五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

  只是現在啪啪啪被打臉,大明軍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場大勝利,更是將整個建州納入大明版圖。

  現在朝鮮無疑是站錯了隊伍,由於這個錯誤的決策,卻是鑄造了一個不良的後果。

  左議政李克培深知自己犯了錯,卻是安撫大家的情緒道:“明太宗已經稱咱們朝鮮是不徵之國,即便弘治帝再如此殘暴,那亦不能因此便要征討咱們朝鮮!”

  “不錯,咱們是不徵之國!”

  “因鹿筋而討徵建州,本就是暴君所為!”

  “咱們朝鮮崇孔道,不出兵亦是符合聖道!”

  ……

  在場的官員聽到李克培這個話,便紛紛進行點頭附和。

  大明皇帝固然十分強大,但歷代的皇帝都不敢無視祖制。現在他們不出兵固然不對,只是因這個原因便要征討他們朝鮮,亦是有違祖制。

  何況,弘治此次對建州的征討本就是有違孔道,故而他們朝鮮的做法並沒有做錯。

  “你們可不要忘了,早前脫羅派人過來的時候,咱們給他們一份國書!”兵曹李寔看到這幫主和派其樂融融,忍不住潑冷水道。

  雖然這幫人口口聲聲是為了大義,恐怕他們自己都已經信以為真,但本質是一群貪生怕死又唯利是圖的鼠輩。

  在跟建州女真的交涉過程中,僅僅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便跟建州女真簽訂國書。

  若大明無功而返還好,但現在大明已經一舉收復建州,一旦那份國書落在大明皇帝的手裡,又怎麼可能善罷甘休呢?

  這……

  在場的官員似乎才想起這件往事,不由面面相覷起來。

  左議政李克培面沉似水,卻是帶著幾分僥倖地道:“且不說國書恐怕不知所蹤,未必能落到大明的手裡。建州女真一直是善鄰,今主動要歸附朝鮮,我們朝鮮沒有拒人千里之外的道理,相信大明不會如此斤斤計較。”

  “對,他們一直自詡是禮儀之邦,又怎麼可能如此斤斤計較?”

  “若是因這個事情便征討咱們朝鮮,那大明便愧為宗主之國!”

  “我相信大明定有容人之量,不可能糾著這個事情來怪責我們!”

  ……

  禮曹金昖等官員卻是有著自己的邏輯判斷,當即便紛紛附和地道。

  李寔看著這幫人如此厚顏無恥的邏輯,臉上露出自嘲的笑容,自己果然是叫醒不了一幫故意裝睡的人。

  若是國書沒有落入大明皇帝的手裡還好,一旦國書被大明皇帝得到,那麼那位大明皇帝必定不會善罷甘休。

  且不說那位皇帝壓根不可能被祖制所束縛,而今朝鮮這般忤逆大明皇帝的意志,定然會遭到那位皇帝的“整治”。

  領議政尹弼商並沒有搭理這幫小丑,卻是向上面的國王李娎進言:“大王,此事恐生戰端,不可不慎也。臣以為可向大明皇帝主動說明緣由,相信大明皇帝必定理解大王苦衷,屆時便無戰事之憂也!”

  “不可!天下誰人不知弘治帝殘暴,今主動向大明承認事實,便給其興兵之由,此舉分明是要朝鮮遭受兵禍!為今之計,可派一支精英小伍潛入建州,從脫羅那裡拿回國書。”左儀政李克培跟尹弼商並不對付,便站出來強烈反對。

  朝鮮國王李娎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亦是擔心主動承認招來兵禍,當即便決定道:“此事如李卿所言!”

  兵曹李寔看到國王李娎再度選擇相信自己的老師,卻是無奈地嘆息一聲,知道朝鮮正在給自己埋雷。

  九月底,金剛山漫山的紅葉顯得紅紅火火。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大明皇帝派遣使臣前來王都頒旨。

  李娎雖然是朝鮮半島的主宰者,但面對大明皇帝的聖旨,亦是恭恭敬敬地跪迎:“臣朝鮮國王李娎敬請聖安!”

  “聖躬安!”

  頒旨的人是新任遼東巡按張遂,當即便開始羅列朝鮮國王李娎的種種不當之舉。

  末了,聖旨的最後內容是:“朕知朝鮮國王跟大明有修萬年同好之心,然朝鮮國王種種之舉已讓人不得不生疑,以至朝中有重臣勸朕興刀兵。今為息兩國之嫌,共築萬年之好,故請朝鮮國王即刻前來京城跟朕一敘,向朕當面道明緣由,以化君臣之嫌,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