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八十六章 存天道滅人慾?


                 面對劉吉這個舉動,在場的重臣當即愕然。

  按說劉吉是離皇帝最近的身邊人,自然更應該清楚皇帝的秉性,皇帝根本沒有道理接受周經這個方案。

  偏偏地,這位首輔竟然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率先支持周經的方案,這讓人頓時是摸不著頭腦。

  劉吉對眾人的反應並不意外,卻是微笑地解釋道:“老夫之所以支持這個方案,乃是因大明因蝗災而始,故亦以為當遵循天道。”

  尹直等人聽到這個解釋,亦是感到一陣釋然。

  據史書所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若是沒有那一場蝗災,太祖恐怕仍舊在家鄉老老實實做一個農民,卻是不可能年少離家,自然就沒有後面成就的一番偉業。

  結合現在的情況,誰都不能百分百保證採用滅殺的方式能夠奏效,而齋戒並開倉放糧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式。

  朱祐樘對劉吉的舉動稍微感到意外,但聽到劉吉拋出這個說辭,亦是明白這位首輔選擇偏向於玄學。

  此次的難題不僅是蝗蟲本身,而是在場的朝臣能夠打破原先的固定玄學思維,採用更加積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古往今來,有著太多遇上難題便推給天道不可逆,結果讓整個社會停滯不前,致使王朝陷於周始循環中。

  朱祐樘默默地品著茶水,以他的眼界自然能夠看穿前方的迷霧,但並不打算事事都要親力親為,而是要在這裡靜觀其變。

  韓幼英看著眼前這個成竹在胸的成熟男人,越發覺得這個男人是那般的魅力四射。

  御書房,此時顯得十分的安靜。

  “何為天道,當以民為本!今蝗蟲肆虐,焉有不滅之理,自然應當發動全民一起滅蝗。即便蝗蟲萬萬千,吾等亦殺之萬萬千!”兵部尚書劉宣不為所動,堅持著自己的立場道。

  自從在遼東見識到戰場的殘酷,亦看到大明將建虜殺得幾近滅族,更是認定並不存在所謂的天道。

  只要他們堅持一個方向努力去做,哪怕面對再大的困難,他們亦能夠克服制勝,犯不著事事都求神拜佛。

  何況現在大明王朝有明君坐鎮,朝野上上下下是前所未有的齊心,哪裡還要一味地跪神靈請願,而不積極地捕殺蝗蟲避免更大的傷害呢?

  “不錯!而今不可固步自封,亦不能讓災情擴大。若是全民一起滅殺蝗蟲,蝗蟲焉有斬之不盡之理?”戶部尚書李嗣深知蝗災的危害,亦是旗幟鮮明地表態。

  劉吉看到李裕和尹直顯得蠢蠢欲動,意識到自己這位首輔根本沒有多強的號召力,老臉頓時感到一陣火辣辣的。

  卻是不等其他人繼續表態,便急忙讓大家開始表決投票:“咱們多說無益,現在便開始投票表決!”

  朱祐樘當即捕捉劉吉的小心思,只是這位首輔難免有一點好勝心,亦是樂意於旁邊這個事情的最終投票結果。

  自己這麼苦心塑造的新朝廷,亦是貫徹自己務實的執政理念,只希望別讓自己過於失望。

  表決很快開始,一方是以首輔劉吉和禮部左侍郎周經為首的護禮派,一方則是以兵部尚書劉宣和戶部尚書李嗣等官員為首的滅殺派。

  劉吉其實耍了一個小手段,提議支持周經的重臣舉手。

  禮部左侍郎周經和禮部右侍郎李東陽顯得沒有絲毫猶豫,便將自己的手舉得高高的。

  戶部左侍郎吳裕在幾年前以戶部郎中的身份前往山東,深知底層百姓的不易,卻是冷眼看著劉吉等人的表演。

  刑部尚書劉忠這些年在湖廣看到太多的民間疾苦,在他們看來是少一點收成的小事,但往往可以要掉一個家庭的人命,內心並沒有一絲動搖。

  王越雖然因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監察的職責在這裡不能發言,但作為閣臣之一,同樣擁有投票權,而他不舉手亦屬於一種表決。

  工部尚書賈俊和吏部尚書李裕是地地道道的帝黨,自然更沒有道理舉起手。

  在場的六部侍郎由於大多數都是從司職人員中直接提拔,卻是少了以前六部侍郎那種熬資歷的心思,更多是思索著如何為民做實事,自然更傾向於全民捕殺蝗蟲。

  一秒,兩秒,三秒!

  劉吉看到舉手的人是一隻手都算得過來,頓時知曉了最終的結果。

  雖然堂堂的首輔站了隊,但而今的朝廷明顯更具活力,亦擁有很強的冒險精神,所以主張全民滅蝗以絕對的優勢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