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572. 看歷史 《戲說夏史》(後人系列)……





這時候,尚寶女官的職能就和一十四監中的尚寶監重合了。但女官和宦官都是皇帝的家僕,當時並沒有人在意,直到祝棫臨死令程丹若代掌寶璽。




好了,她身上兼併了尚寶卿的職責。




要知道,按照古代的流程,寶璽的使用有三道關卡:女官保管印璽,尚寶監取還印璽,尚寶卿使用印璽。




設立這樣的分工,就是為了防止濫用,互相制衡。




但世宗末年情況特殊,祝棫的親媽病了,田太后的身體也很不好,無力垂簾,妃嬪裡估計也沒什麼能託付的人。




祝棫沒有辦法,就靈活變通了一下,合併了這三項崗位的職能,間接讓程丹若獲得了干政的權力。




她終於能夠名正言順地加入到政治中,而這個起點,其實也註定了她的終點。




這是一條為臣之路,而不是為君之道。




但在古代,混官場不是件容易的事。




程丹若得到尚寶之位,就好像讀書人中了進士,前半生的努力到此為止,後面的路從頭開始。




看看慶天元年的配置。




楊嶠五十出頭,年富力強,曹綱六十,三十年資歷,薛聰六十差一點,謝威五十五,馮源也差不多。




這班底正處於能打又能熬的歲數,人均老資歷,想出頭談何容易?




程丹若大概也知道這一點。




她花了很多年為自己佈局。




我總結了她的動作,可以歸納為三點:晉商的錢、西南的兵、江南的筆。




這三點每一個都值得展開細說。




-




1、錢、錢、錢




眾所周知,晉商是在夏朝崛起的,他們抓住了夏朝與蒙古的互市機遇,藉著政策的東風乘勢而起。




據府志記載,山西最繁茂的產業就是毛紡織和煤礦,特別是毛紡織,“家家有織女,戶戶養牛羊”,與江南蠶絲業併為兩大工業支柱。




當時,山西一帶的紡織業完備到什麼程度呢?




官府層面上,朝廷規定,百姓自家養的牛羊數量不能超過五頭,超過就要額外收稅,以免毀壞耕田。同時,降低進口羊毛的關稅,鼓勵商人買蒙古的羊毛。




國家用這樣的規定,避免國內的畜牧業了侵佔農業生產。




民間,牛羊本身可以買賣,羊毛用來紡織,不管是毛線還是絨布,產量都很高,牛耕田之外,也用來種牛痘,發過牛痘的牛在交易時可以減免賦稅,這就很好地促進了牛痘的接種。




家裡貧困的,婦女在家紡織毛線,收個手工費,有錢一點的置備紡織機,自家用和租出去都有進賬。




產出的毛線國內市場消化,絨布大量出口,遠銷歐洲不說,還反銷回了蒙古。




蒙古的老百姓也沒什麼意見。




牧民們通過互市,能夠交換到日常所需的鐵鍋、鹽茶、棉布,不需要劫掠就能熬過冬天,羊毛一年年收,屬於可持續發展。




而於大夏的百姓來說,沒有了胡人南下侵略的擔憂,也就不需要逃難,地裡的收成只要過得去,就餓不死。




又引入了紅薯、玉米、花生之類的外來品種,抗風險能力增加,手頭上也能攢下錢了。




百姓有了錢,商業就隨之繁榮。




晉商通過紡織業積攢了大量錢財,便不再滿足於商人的身份,渴望階級躍升。他們多方遊(砸)說(錢),致力於提高商人的地位。




砸錢最多的就是程丹若。




有文人筆記記載,程丹若過生日的那個月,賓客盈門,每天都能看到各色商人上門送禮,什麼奇珍異寶都有,比皇帝的內庫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