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22章 劉琦:袁譚你一個姓袁的,憑什麼喊玄德公叔父?

 隨著曹軍被關羽一波突然的反攻所敲打、不得不放棄繼續對沛郡的騷擾性進攻。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璋的使者張松,也跟孫邵一起,來到了沛縣。

 隨著張松的到來,以及來得更早的劉琦、伊籍,諸葛瑾為劉備籌劃的這次會盟大典,也終於可以順利進行。

 不得不說,時機那是選得相當好。

 張松等人在行程的最後兩天、在從彭城到沛縣的路上。就聽到前方不斷有傳遞緊急軍情的使者往回趕,通報著關將軍帶著高順、張遼痛打樂進、在魯國境內追擊曹軍的捷報。

 這種氛圍,讓原本還心存考察之念的張松,愈發堅定了決心,暗忖劉備果然是值得投效的雄主。

 人家可不僅僅是靠著“曹操主力在河北時,趁虛偷襲才拿下三個半郡”的存在,而是實打實做到了“哪怕曹軍主力回師、曹操親自來梁、譙之間坐鎮,劉備軍依然能正面擊退一次曹操,取得一些小勝”。

 雖然沒有佔領新的地皮,高順張遼小勝後見好就收,遷了薛縣鄒縣兩個縣的百姓就撤了,但這場戰役的宣傳象徵意義依然足夠強——

 自古也沒規定戰爭一定要佔領敵方地盤,才有宣傳價值的。後世多少自衛反擊戰,都是打疼敵軍後,快速收兵,防止陷入泥潭,就算沒佔地,一樣可以鼓舞人心。

 見識完這一切,張松心中不由想道:“本以為這天下大亂至此,將來就是兵強馬壯者說了算。沒想到漢室還有可能以這種方式再興。

 當年在蜀中,聽說建安元年時諸葛瑾單騎入許都,被天子召對高祖、項羽之事,論漢之德運,在於為義帝報仇、復安天下。

 秦雖無道,然秦終究混一了天下。為了誅無道而讓天下由治入亂,終究是一層失德。高皇帝卻是在天下已亂之後才出手,並非首亂天下者,他只想讓天下由亂入治,又有為義帝報仇之功,秦楚之德彙集一身,首倡必譴、殿興有福,終有四百年天下。

 如今劉玄德同樣不曾首亂天下,平生只以誅亂為務,在天子為賊所挾之前,不曾出於私慾攻伐諸侯、擴大地盤。天子被挾前,征伐出於天子。天子被挾後,征伐出於討逆。

 如此有德,又有宏略魄力,文武相濟,有諸葛、關張趙輔佐,豈非天命所歸!漢室可興,而今上一脈不可復興,豈不是正應在玄德公身上!

 諸葛瑾、諸葛亮皆知天命之人,如此智士卻早早就投奔玄德公,必是因為他們窺破了天機。我等末學後進,如今還沒能徹底算明白這些賬,只算了些皮毛,還不如直接抄了諸葛兄弟的答案,那才是青史留名的機會!”

 張鬆通過這些天的見聞,以及一路上在武昌學宮等地,拜讀過的諸葛著作,瞭解諸葛瑾當年跟天子奏對形成的一系列“大漢朝官方的學術意識形態”,加上受劉備陣營對曹連續小勝的鼓舞,他終於自己總結出了這麼一個結論。

 而跟他學術思路差不多的、同樣完成了自我洗腦的,還有劉表派來的伊籍。

 伊籍不光自己學,也會偶爾跟同行的大公子劉琦點到即止分享一下——

 當然,考慮到劉琦的身份,伊籍有些話還是不能說得太明白的,但總是潛移默化暗示“劉備必是匡扶重興漢室之人,跟他混才能得青史留名”,劉琦漸漸也形成了類似的想法。

 ……

 二月初九這天,所有賓客到齊,劉備終於正式設宴,隆重款待所有來觀禮的諸侯使者。

 當然,在此之前,對於先到沛縣的使者,劉備肯定也有好好禮遇款待,只是沒那麼正式,都是私下裡各自安排,不會把人召攏到一起,也不會聊正式、重要的事情,最多隻是先聯絡聯絡私人感情。

 這種典禮也是需要儀式感的嘛,沒到正日子,人沒到齊,其他人就不能隨便相互見面。

 劉琦、伊籍、張松心情都有些小激動,這天一早就盛裝穿戴整齊,早早去太守府赴宴——沛郡的太守府就在沛縣,如今當然是被劉備臨時挪用作他的幕府了。

 在半路上,眾人就可以看到車水馬龍堵在沛郡太守府外。一看就是大家都趕早到了,怕耽誤時間,結果也導致“早高峰”提前,仍然堵在了府門外的路上。

 劉琦等人都怕耽誤時間,眼看府衙近在視線範圍之內,最後這幾百步也懶得坐車了,都下車步行,唯恐到晚了。

 好在劉備也早有準備,非常細心,提前讓人對府衙門口的道路,進行了黃土鋪墊。又稍稍灑些水防止揚塵,同時又不至於過溼變成黃泥漿。

 劉琦等人穿的都是新靴子,踩在這種黃土路上也不至於讓鞋太髒。一路走著,劉琦、伊籍就看到了孫邵、張松,還主動跟對方打招呼。

 孫邵跟這些荊州來客挺熟,張松卻是第一次見,加上張松矮小,難免有自卑戒備之心,所以非常注意禮貌。

 孫邵幫雙方介紹了一下,張松聽說來人裡有劉琦,也是頗為吃驚,連忙行禮:“益州別駕張松,見過劉府君、伊別駕。”

 雙方還不熟,張松就以官職稱呼對方。而這聲“劉府君”,也算是承認了劉琦是江夏太守。

 在劉備的地盤上,在顧雍這個江夏太守被調任汝南後,其他外鎮諸侯的使者認為劉琦才是正牌江夏太守,這個表態就足以讓劉琦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