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55章 模仿韓信模仿了個寂寞

 陽儀得了公孫度將令,便立刻點起兵馬,從遼隧大營出發,先渡過遼河河口,隨後繼續一路向西,直撲徒河縣的趙雲。

 公孫度幾天前就吩咐他預做準備了,所以部隊的響應速度倒是很快,可以說走就走。

 遼隧大營的六萬人馬,公孫度允許陽儀帶走五萬人參加決戰,只留一萬多人守營。以確保對趙雲的絕對優勢兵力,能速戰速決碾壓趙雲。

 不過,具體的行軍路線和行軍方式的選擇,陽儀和柳毅還是得臨陣打磨一下,並且請公孫度親自拍板抉擇。

 這自然是因為遼隧大營到徒河縣這段路,說不好走,確實也挺不好走。

 出發之前,陽儀謹慎請示:“主公,此去徒河,路途雖僅百里,但戰場地處遼澤,如今冬日封凍,依然多有溼滑。我軍雖眾,但趙雲部皆為騎兵,我軍騎兵人數不如趙雲。

 沿途若被趙雲屢屢襲擾,我軍縱然不懼,卻也必須時時刻刻嚴陣緩緩而行,才能確保無虞。如此,怕是要三日才能趕到徒河,士卒必然冒寒疲敝。

 我欲走沿海水路坐船進兵,則可免趙雲騷擾之患。但從抓獲的趙雲部俘虜拷問結果來看,周瑜部海路援軍,也是不日有可能抵達。若是在海上遭遇周瑜,倉促間也難以擺脫。

 而且全靠海路進兵的話,最終在徒河縣登陸時,趙雲必然已在岸上以逸待勞。他若趁我軍前部剛剛登陸、列陣未穩時半渡而擊,恐怕要遭逢重挫。”

 公孫度聽取這番請示時,健康狀況已經比他半天前剛決定出兵時,又差了一些,幾乎是連番咳喘,肺都要咳出來了一般,而且冷汗直冒。

 聽了陽儀的話,他只覺心煩意亂,躁怒道:“那你可有想過解決之法?難道連怎麼行軍都要我教你不成?”

 陽儀連忙表態:“屬下豈敢煩勞主公,屬下其實已思得一條對策,但未必能四平八穩,只好請主公定奪。”

 公孫度顫抖地擺擺手:“有話就說完!”

 陽儀便抖擻精神,賣弄道:“我聞楚漢之時,韓信於井陘破趙,置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背水結陣,雖是兵家大忌,但韓信藉此逼得士卒不死戰便死路一條,最終上下一心,終破陳餘。

 我欲師法韓信,沿海岸水陸並進行軍,主力坐船貼岸航行,可讓士卒省力,同時分兵一部沿岸結半圓陣而行。

 如此萬一於海上遇到周瑜部趕到、不宜與之水戰,也可快速全軍登陸,列陣而戰。岸上先有半圓陣友軍扎穩陣腳,主力上岸時也可避免被趙雲半渡而擊。

 如果周瑜沒能在這兩天內趕到,而趙雲敢直接進攻我軍岸上的部隊,我軍的戰船也能貼岸以弓弩掩護岸上之兵,同時岸上之兵必能如當年韓信在井陘口的漢軍那般,背水死戰,擊退趙雲。

 只是此法表面上終究有些違反兵家之忌,屬下不敢自專,故而特來請示。”

 公孫度病重至此,神志也稍稍有一絲恍惚,對於行軍細節扣得不是很細緻。

 聽了陽儀這番紙上談兵的大道理,倒也沒聽出明顯問題,稍一猶豫,便拍板答應了。

 陽儀敲定了一切行軍作戰指示,終於按計而行。

 ……

 次日一早,僅僅四更天時分,公孫度軍的五萬主力,就早早埋鍋造飯,吃飽後按照水路三萬、陸路兩萬的分配,沿著遼河口的海岸線,往西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