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塑造脊樑—開始

 1957年6月10日,京城。

 一個穿著樸素,帶著眼鏡,斯斯文文的男人走在大街上,他面色肅然,走著的同時,還不停的念念叨叨。

 回到家,于敏直接來到書桌,就開始了工作,他每天都是單位和家裡兩邊跑,一刻不得閒。

 很快,書桌上的筆記本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公式和符號,懂的人才看的明白,這是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他想起今天單位領導跟他說的話,雖然只是稍微提了一下,但是依舊能看得出來,上面對於自研核武器,已經完成了最後的準備工作。

 哪怕沒有蘇國的幫助,也無法阻止國家對它的渴望。

 1954年9月,蘇國派出代表團前來,這個代表團由赫魯曉夫親自率領,成員包括蘇國二號人物米高揚、工會主席斯維爾尼克、文化部長、莫斯科書記和駐華大使。

 可以說是蘇國曆史上陣容最豪華的外交天團,除此之外,為了促進雙方友好,還帶來了七個至關重要的援助項目,其中包括撤出旅順、大連,將軍港和武器無償交還,還額外增加5億盧布的貸款,將援華項目數量提升到156個,史稱156重點工程。

 把雙方合資公司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中方,共同修建蘭州至阿拉木圖的鐵路,共同修建和運營烏蘭巴托鐵路,進行科技交流,成立科技委員會。

 在這些援助項目中,鞍鋼三門峽水利樞紐等工程至21世紀仍在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作用,阿拉木圖鐵路更是在一帶一路中煥發了第二春。

 1954年10月,雙方之間正式簽訂了為期五年的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在這個協議的後續執行中,我方一共向蘇國交付了800多個類別的種子和苗木,幫助蘇聯豐富了農產品種類,擺脫了穀物和副食品的單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