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12章 112你就是那個搞定凹版印刷機的人?

 第112章 112你就是那個搞定凹版印刷機的人?(求訂閱) 

 朱元璋糾結的關鍵點,就在於寶鈔是他解決大明財政危機的重要手段。 

 而且他認為這是一項“善症”! 

 但朱元璋的紙幣制度有個相當嚴重的問題,便是沒有以貴金屬或其他物資作為鈔本(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準備金),他沒有意識到。 

 紙幣的發行變得毫無制約。 

 朱元璋只想要錢做他自己的事。 

 但錢不會憑空產生,他就只能選擇自己造。 

 官府直接印刷新紙幣來給官員、士兵發放俸祿,或者官府直接拿新紙幣向民間購買物資。 

 如此便是政府濫發紙幣,向百姓隱性徵稅。 

 今年朱元璋剛剛“賜北平守禦及聽徵官軍,鈔五千萬八千七百餘錠,布帛八萬二千餘匹”,以此來鼓舞他們抵禦蒙古人的襲擾,以及積攢士氣。 

 朱元璋先頭賞賜已經運過去了,後續的寶鈔大量賞賜還沒給,就等著印刷完畢。 

 明代的一錠等於五貫。 

 這鉅額的賞賜,就是他朱元璋一句話把紙變成了錢。 

 尤其是鈔法才執行一年,沒給朱元璋大肆斂財的機會呢。 

 就出現了問題,讓他如何能輕易接受? 

 實際上就是朱元璋無法讓利於民,只能選擇不斷的剝削,來完成他建立大明的構想。 

 “重八,既然出了事,也不急於這一時解決。”馬皇后給父子二人盛飯: 

 “我倒是覺得大臣們會想出辦法的,只不過方才被你的氣勢給嚇傻了,都在想著如何脫罪。 

 而不是開動腦筋在想解決辦法,給他們一點時間,也多給你一點思考的時間。” 

 馬皇后開導的話,倒是讓朱元璋冷靜下來了。 

 “也就是咱妹子替他們開脫,我繞他們一命。”朱元璋接過飯碗: 

 “若是他們在天亮前再想不出什麼妥善的辦法,那就別怪咱抽他們。” 

 朱元璋從王布犁這裡得到了答案,儘管十分不滿意,但按照他的性子,發現問題就必須得解決掉,絕不能一拖再拖。 

 王布犁提出的解決辦法也是治標不治本,衝著明初這種財政情況缺少金銀銅等,他也沒把危害往深了說。 

 老朱可不是一個容易聽得進旁人勸諫之人。 

 他一直都很有自己的執政想法。 

 就在朱元璋吃飯間,底下的宦官向朱元璋彙報。 

 就是那個小吏給他們打賞,手底下的人並不敢要。 

 可這件事不能當作沒有發生,還得同陛下說一聲。 

 朱元璋對於宦官的管控極為嚴格。 

 不允許他們識字,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入手政權,做出危害大明社稷的事情來,要從根源上解決掉這個潛在威脅。 

 對於宮女與太監對食的事情,他處罰的也是極為嚴厲。 

 這個時候他們之間的對食多半是為了生存,極少數是為了魚水之歡。 

 宮女管吃管住,還有月俸拿,或者被妃子賞賜一二,自是能存的住錢。 

 她們不能隨意出宮,但又想補貼一下家裡。 

 宦官就化身知心人幫忙可以出宮採買,一來二去會產生些許好感。 

 而宦官看上宮女,也多是為了自己能吃飽飯。 

 許多地位低的小宦官在皇宮當差,需要格外注意伺候人。 

 飯也不能好好按時吃,特別是朱元璋加班嚴重,一大幫太監就得跟著加班。 

 等到他們能夠吃飯了,膳房就剩下殘羹冷炙。 

 誰會為了幾個宦官熱菜或者重做? 

 而且宦官們多數不敢自己熱菜或者重做,燒柴這玩意容易冒煙,更會讓朱元璋覺得浪費。 

 宮女們則是跟著后妃們有小廚房,熱飯菜就方便多了。 

 朱元璋聽完貼身太監於津的稟告後,揮揮手錶示知道了。 

 “聽聽,王布犁那小子還知道賄賂咱的身邊人。”朱元璋夾著菜道: 

 “不愧是在底層縣衙的吏員,別看他年輕,但辦事油滑的很吶!” 

 朱標對於這件事倒是沒什麼看法。 

 因為還在回味方才同王布犁的談話。 

 他一個太子平日裡高高在上。 

 不需要親自花錢,他就意識不到民間百姓,對於寶鈔竟然是這種態度。 

 看樣子今後他也得去民間多走動幾次,看看百姓們的真實生活。 

 否則縱然是檢校在握,他們也不會專門打聽這種事,多是把注意力在監察官員身上。 

 “我倒是覺得王布犁生存有道,不是個會吃虧的主。”馬皇后坐在一旁: 

 “他沒被人伺候過,進了皇宮生怕自己犯錯,自是小心翼翼,可比光拿嘴上說說表達謝意強多了。” 

 “咱看他膽子大的很吶,咱在這餓著肚子同眾臣子議事,他吃飽了倒頭就睡,還想要毯子蓋在身上,生怕自己個著涼!” 

 朱元璋嘴裡使勁咬著羊肉。 

 “不過無論是小宦官還是宮女都沒有收,正是因為重八你定下的規矩好啊,他們都還主動上報此事,不敢隱瞞。” 

 聽著媳婦的誇讚,朱元璋不免得意的多扒拉的兩口大米飯。 

 馬皇后如此一打岔,朱元璋也就懶得揪著王布犁“賄賂”宮人這種事情了。 

 “爹,我方才同王布犁交流,發現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朱元璋抬頭望著自己的好大兒。 

 他一直都在後面聽著他們對話的全過程,並沒有發掘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