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72章 172我有一計

 李文忠也沒瞞著王布犁,只是好奇他問這個做什麼?

 “以我之間,國子監的許多學生養著也會養廢了,莫不如讓他們前往北方去歷練一二。

 自從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至今已經幾百年了,南北分化嚴重。

 大明在努力彌補南北之間的差距,我聽聞北方十分調令,急需人口。

 你不是說這幫學子們天天吹的牛皮,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莫不如把他們大批量的丟到北方去建設大明唄。”

 聽著王布犁的主意,李文忠覺得王布犁的法子實在是過於狠辣以及聽起來有點那麼道理。

 他在北方同蒙古人作戰,自是親身經歷了北方百姓的生活。

 華北平原說句十不存一完全正確。

 蒙古想要奪回屬於他們的全國政權,繼續奴役漢人。

 明朝想要覆滅蒙古,從而實現大一統,再無外敵。

 但目前很明顯雙方都是奢望的,只能陷入不斷的拉鋸戰去。

 而戰爭打的就是後勤。

 大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支持覆滅北元的戰爭,可是目前而言,連年的戰爭使得北方人口銳減,大量男子參軍,耕地變得極少。

 再加上王朝末年一般都伴隨著天災橫行,導致北方能耕種的土地減少。

 朱元璋想要支持北伐,就得不斷的從南方往北方運送糧食,建國快十年了,他也有些撐不住了。

 目前北方的情況,就是人少地荒。

 他也不能刷一下變出很多人口來。

 朱元璋是南人,他建立大明南方地主階級們也都跟著他建立功勳,在朝中超過一半人都是南人,科舉就像是為南人準備的一樣。

 但朱元璋深知他的大明不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也不是南宋,不能只關注南方,而丟掉廣大的華北地區。

 所以他一直都派兵對北方用兵,鞏固山陝和甘肅等地。

 李文忠在這三年多是乾的防守工作,同時也是朱元璋交代他的。

 那就是用強大的武力震懾這群北元韃子,如果震懾不了,咱再幹他們。

 待到擊退後,要保證窮寇莫追。

 這樣的方法對於大明而言可以說是憋屈了點,只能被動防守,但對於大明已經是上上之策了。

 北方的人少地荒是重災區,根本就打不起仗。

 所以朱元璋才下令農民歸耕,獎勵他們,大力支持移民和軍屯。

 軍屯的做法能讓北方百姓沒有那麼大的壓力,而且也能使得邊境自給自足。

 所以朱元璋得知後世子孫把士卒搞成那個樣子,並沒有想出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

 因為目前這就是最利於大明的辦法。

 朱元璋打算找到銀礦後,要把銀子以賞賜的方式,發給北方的士卒,讓他們也能消費起來,降低南北經濟差距。

 南方地區經濟發達,大量的銀錢流通取代了元朝崩壞的寶鈔。

 而朱元璋用大明寶鈔就是為了限制南方人的,免得進一步加大江南和華北之間的不平衡。

 李文忠還在遲疑,就聽王布犁蠱惑道:

 “表哥,燕雲十六州對我們有多重要,你也清楚。”

 李文忠頷首,燕山山脈上有長城以及各個隘口,就是保護百姓安心種地的東西,也是軍事對抗當中的戰略緩衝地。

 蒙古人都是騎兵,而且騎兵在戰事當中是關鍵性兵種。

 以前李文忠都為自己擁有一支騎兵部隊而感到驕傲。

 騎兵對步兵有著天然的優勢,燕山的存在就是對騎兵起到了極大的剋制作用。

 而且軍事價值極高,蒙古人的騎兵優勢無法在此地發揮,其次便是河流,不僅能據河而守,還能利用河流運送軍用物資。

 最為重要的是經濟價值,蒙古人放牧為生,也容易培養大批騎兵,但是他們缺乏生活必須用品,鹽鐵茶葉,經濟也脆弱。

 一旦下白毛雪,他們的牛羊就得成片成片死去。

 然後許多蒙古部落為了存活,就會把老弱病殘扔在最外圍,然後是女人孩子,最中間的才是青壯男人。

 這就是草原的生存習慣。

 女人孩子什麼都不重要,只有我這個當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她們死了,我還可以去搶,就又能組建新的家庭,從而把血脈延續下去。

 李文忠想了想,面色凝重:“你知道的,陛下拿這群人當寶的,我是想要把他們扔去北方歷練,就怕陛下不同意。”

 “讓這群學子們自己主動申請去支援北方啊。”

 王布犁倒是不覺得朱元璋是個顧及別人性命的皇帝,他對於自己的性命都稱得上是一句漠視,更不用說別人了。

 北方的煤炭資源極為豐富,可以興建不少軍工廠和紡織廠,就避免了軍器再從南方運送。

 李文忠壓低聲音道:“這個得罪人的事,我勸你不要幹,有些人是能反應過來的,他們也不全是傻子。”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唄,對於他們而言,誰能擺脫當官的誘惑。”王布犁毫不在意的擺手道:

 “等我尋個機會,把他們都搞走,出了這個國子監,就讓殘酷的生活去欺辱他們,我相信他們成長起來會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