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73章 173把他們都忽悠到北方去團建

 可現在聽著王布犁這麼一說,便明白了這個案子的棘手之處。

 想當初劉御史鬼混的故事滿天飛的時候,王貫眾就發現弟弟對外稱抱病查不了案子,結果仵作就死了這件事。

 待到劉御史的屍體被領回去之後,弟弟才回去上值。

 “二弟,你這兩天在我們國子監成了風雲人物,名聲直接蓋過了方孝孺、馬君則、解縉、齊德。”

 前三個人都聽過,王布犁隨即詢問:“第四個人是哪的人?”

 “是咱們的小老鄉啊,也是應天府的。”

 王貫眾便開始誇耀齊德,相比於其餘人,自然是要支持小老鄉啊。

 這層身份就是天然的盟友。

 王布犁稍微思索了一二,大抵明白齊德是誰了,那就是建文帝的第二大文臣啊。

 朱元璋對他極為看重。

 因皇宮三大殿的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老朱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選擇朝中為官九年並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

 只有齊泰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老朱前去祭祀,朱元璋為他賜名泰。

 齊德也就成了齊泰。

 他同黃子澄就成了朱棣打靖難旗號,要清君側的兩個奸臣。

 相比於黃子澄,齊泰是有眼光和戰略規劃的,沒有那麼激進。

 黃子澄請李景隆率部討伐燕軍,是齊泰出面極力反對讓李景隆充當主帥。

 可他齊泰在建文帝心中的地位,還是不如黃子澄的。

 以至於成就了李景隆的威名!

 “二弟,改天我把齊德請到家中一聚,你尋機引薦引薦他。”

 王貫眾嘿嘿笑了兩聲:“況且你身為駙馬都尉,也是能向天子舉薦的吧?”

 “他還年輕,這麼早當官做什麼?”王布犁連忙拒絕:“更何況你都說了他是個讀書好苗子,如何會走舉薦的道路,他必然是會考科舉的。”

 王貫眾也是頷首,此子許多老師都說了,一旦科舉考試,必定會拔得頭籌,應天府鄉試第一非他莫屬。

 要是表現好點,齊德興許就能成為大明第一個三元及第的讀書人。

 這份名流青史的機會,王貫眾認為齊德是不會放棄的。

 “倒是我拔苗助長了。”王貫眾幽幽的嘆了口氣:

 “怎麼優秀的都是別人,而不是你大哥我呢?”

 “大哥,你都這個歲數了,還是要現實一點的,天賦這種東西,真的能把人與人之間拉開很大的距離。”

 王布犁見大哥情緒有些低落,不得不給他上阿q的法子:

 “你們國子監三千多人,就四個出名的,其餘人跟你一樣都是籍籍無名之輩,都有三千多個咧,這樣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王貫眾的嘴角抽抽。

 他就知道自家老弟安慰人也跟捅刀子似的。

 什麼叫他孃的像你這般籍籍無名之輩,足有三千多個?

 王貫眾拳頭都捏緊了,要不是打不過這個弟弟,非得給他一點來自哥哥的關愛。

 “對了,大哥,你們國子監的學生都討論我什麼啊?”

 “他們就是羨慕你唄。”王布犁說道這裡,臉上也露出得意的笑容:

 “想我弟弟年輕帥氣,又孔武有力,思維縝密能破案,還能為民請命不畏強權殺使者,敢於跟上面對著幹,託你的福,哥哥我在國子監也算是小有名氣。”

 “王布犁他哥?”

 “這叫什麼話!”

 王貫眾哼了一聲,翻了個白眼。

 喊他名字的確實不如那五個字多。

 “你能不能不要這麼聰明,搞得我這個當哥的實在是沒有成就感。”

 “被人喊王布犁他哥,沒有成就感?”

 這話聽得王貫眾讓他氣得牙癢癢。

 “哈哈哈。”王布犁瞧著自家大哥這模樣,開口道:

 “你想要在官場廝混的如魚得水,這麵皮可不行啊,大哥。”

 對於弟弟的心得體會,王貫眾確實兩手一攤:

 “也許我這輩子都當不成官了,先不說科舉什麼時候重開。

 光是國子監這些學生,我大半都比不過,興許連鄉試都不一定能考過。

 所以我就指望著你這個弟弟什麼時候能舉薦我一二。”

 “你這不是聽明白的嗎?”

 “人生難得糊塗。”

 “對了,你的同學都喜歡建功立業嗎?”

 聽到弟弟這麼說,王貫眾當然頷首:

 “他們哪一個不希望名留青史啊,讀書人都愛點虛名這毛病,我也有啊。

 要不然別人縱然不知道我真名,但總喊我那個是王布犁他哥,我心裡也是極高興的。”

 王布犁心裡便有底了,明初這幫讀書人還是挺好忽悠的,正好把他們都騙到北方去搞團建。

 死了一了百了,活下來的大抵是有用之才。

 朱小四你也不用太謝我了。

 誰讓全天下就我一個人,支持你當大明的新話事人呢!

 兄弟倆奔著自家回去。

 朱標確實很開心,他覺得國子監的學生有很多都是可造之材。

 待到同李文忠走的時候,還問王布犁哪裡去了。

 “他們哥倆回家去了。”

 朱標哦了一聲,他也清楚王布犁的哥哥也在國子監讀書,不過在國子監附近出了食人魔的案子,以及大明科舉關閉,他就偶爾來這學習。

 國子監三千多人,少一個人不來上課短時間也發現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