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41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正月二十八韶關被破,越朝大軍退兵至錦城,錦城城牆修得高大,這回可以靠投火守,寧將軍一圍失了韶關,總能守住錦城,卻不想大軍未至,他守著城門等了一日一夜,但無半點風吹草動。

 一直無人來犯,寧將軍命探查軍去查,才知趙王早已領兵南下,已經去了鹿城。

 而安營紮寨的帳篷沒拆,甚至還有煙火,只是障眼法罷了。

 寧將軍雖長在京北軍營,不比趙王征戰經驗多,可是熟讀兵法,此刻看著越朝的佈防圖,恍然間明白了什麼。

 繞路而行,朝鹿城借糧,正好解決了糧草不足的問題。

 一日功夫,這會兒自是已經追不上了,而鹿城離雲州啟安極近,京北大軍此刻南下恐怕趕不上了,而云州等地兵馬只幾千,若是趙王在鹿城被放行,恐怕大軍會直壓盛京。

 完了。

 寧將軍額頭冒出一層冷汗,若因此打了敗仗,他身家性命不保不說,還會成為越朝的罪人。

 寧將軍憨厚的臉上出現了一絲恐慌,立馬寫信回京,八百里加急,前日才送了戰敗的戰報,今日又送回盛京這樣的消息,他只感覺自己腦袋發涼。

 好像下一刻就要被砍下去。

 誰都沒想到,幾位副將也沒想到,都以為趙王會按照最近的路,由錦城過來,卻不想去了鹿城,打了個措手不及。

 寧將軍也怕到時大軍又原路返回,再殺個回馬槍,便下令調三萬兵馬由北向南,快速經過豐亦去雲州,看能否阻攔。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戰報和信到盛京已是正月最後一日,昨日明光帝才收到韶關失守的消息,今日又看這密函,腦子一時間嗡嗡作響。

 趙王沒去錦城,為何沒去錦城?那大軍守著錦城又有何用。

 現在去了鹿城,蕭允楓已經送回去了,依禹王的性子,怕也要反。

 難怪都要借孩子回去。

 禹王數年前就就藩了,這麼多年,鹿城糧庫頗豐,正解了糧草不足之事。

 他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層上。

 明光帝抬頭看向趙太傅,問道:“太傅,眼下該當如何?”

 趙太傅也有些慌,當初看著佈防圖,料定趙王從西北打過來最近的就是這條路,糧草不多,自是速戰速決,這條路上甚至無藩王封地,所以京北兵馬就一路去韶關守著。

 韶關失守,這在意料之外。

 不過寧將軍不

比趙王爭戰經驗多,守了兩日才被破關也無可指摘。

 趙太傅道:“當務之急是趕緊遣兵去雲州,皇上,不能再等了。”

 明光帝紅著眼睛問:“怎麼守,如何去守。京北還剩五萬兵馬,那時要守著盛京城的,若趙王真去雲州,西北十五萬大軍,就算只留五萬與羌族交戰,剩下的可是十萬!到時節節敗退,不還是要守城!”

 倘若京北有十萬兵馬,那還能對上一對,可錦城不能離人,萬一趙王又領兵打回去,上下夾擊,豈不是甕中捉鱉。

 原以為趙王造反,連韶關都過不來,只要等糧草耗盡,便能收入囊中,可如今呢!

 韶關都破了,雲州等地在趙王眼裡豈不跟紙糊的一樣,輕輕吐一口氣就破城了。

 明光帝頭腦發熱,昨日韶關失守,他還想守著錦城就是,可今日再收這密函,看見錦城無恙,卻南下繞路而行直搗盛京,他的皇位還能坐多久?

 明光帝吐出一口氣,完了。

 給西北那麼多兵馬,如今卻要打進盛京。

 明光帝再看這密函,上面一字一句在眼前飄起來,黑乎乎的,他胸口也起伏,手慢慢變得冰涼。

 當初送去的兩位將軍,論資歷軍功都要勝過寧廣山,結果送去回不來了。不得以只能用寧廣山,可就是個飯桶,連韶關都守不住。

 不僅守不住,要等一日一夜才發現趙王去了鹿城,簡直是廢物。

 明光帝見趙太傅不說話,胸口越發悶得慌,他剛想站起來走走,可剛起來,眼前卻一黑,緊接著就不省人事了。

 *

 御書房亂作一團,趙太傅一把年紀,還去扶明光帝起來。

 明光帝又暈倒了,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二次了。

 皇后責問太醫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一而再再而三這樣,太醫也說不好,趁著明光帝還沒醒,皇后問他,“到底是操勞過多還是中了毒,你們難道整治不出來嗎?這麼多太醫,究竟是幹什麼吃的?”

 太醫早先不敢往那方面想,又把脈,明光帝脈象虛浮,子嗣一事從脈象上看不出來,可若一樣一樣試毒,倒也不失為一個法子。

 太醫院幾個太醫輪番診治,花了一個下午才斷定,明光帝就是中毒了。

 硃砂製成的藥,以前吃了不少,如今好些日子沒吃,所以才一直沒診治出來。

 皇后一驚,問:“毒可於子嗣有礙?”

 太醫不敢直接回話,“若是好好養著,倒沒什麼關係,只是如今皇上操勞過多,又總動肝火,動怒便是催毒的引子啊,還是得以龍體為重。”

 皇后道:“此事,不可宣揚。”

 她甚至不知要不要將此事告訴明光帝,“你們先想辦法替皇上清除餘毒,這麼久都沒發現,是你們當差不利,若是能治好皇上,也算將功折罪。”

 其他事到時候再說。

 夫妻一場,皇后守在床邊等明光帝醒來,這一守就是半個多時辰。

 明光帝感覺自己一覺睡了許久,睜開眼便是明黃色的床幃,往旁邊一看就是皇后。他張了張嘴,“什麼時辰了?”

 “剛過酉時,太醫說皇上總操勞,不可再動怒,朝中事再多,也該以龍體為重。”

 明光帝道:“韶關失守,趙王他去了鹿城。”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4-04-0420:51:47~2024-04-0521:21:4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深水魚雷的小天使:阿初47個;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阿初2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您的普明已上線2瓶;姜子牙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趙太傅覺得能不起戰事就不起戰事,打仗除了勞民傷財,真是半點好處都沒有。

 況且與羌族交戰還能護衛國土,皇上和趙王打,那不還是越朝百姓自己打自己。再說了,不管誰勝,那越朝還是越朝,朝內動盪,是給羌族留有機會。

 眼下先守住韶關,再慢慢等趙王糧草耗盡,哪怕趙王佔領西北幾座城池自立為王,也不能長久。西北不宜種植作物,不比江南等地富庶。

 只不過如此一來,皇上斷不可能再給趙王回頭反悔的機會。趙王既然反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算他退兵,也得就罪論處。

 亂臣賊子,當剿滅之,哪怕從前有諸多軍功,依然是反賊,否則日後人人當爭相效仿。

 明光帝坐得胸悶,站起來在御書房走了幾步,道:“西北糧草不夠,朕料想,他們也守不了太長時間,韶關萬不可失。”

 太傅等人應了聲是,明光帝揮了揮手,諸位大臣也明白,今日朝議就到此為止了。

 事關趙王,明光帝都是下朝之後再和趙太傅六部尚書及大臣慢慢商議,秦臨淵聽著頭疼,不過還有許多朝臣對此一知半解,巴不得參加朝議。

 楚國公就不知這些,不過楚國公因為

老家就在瀘南,正和嚴氏盤算著派人去瀘南先把老夫人接回來。

 楚二叔是瀘南知州,自是不可能捨棄百姓自己避難去,但老夫人和幾個侄子侄女還是可以避一避的。

 亂世之中可不管你有沒有錢財權力,年紀大不大,刀劍無眼,萬一真打到瀘南,被傷了可如何是好。

 只不過嚴氏擔心的是別的事,以往宋老夫人來盛京都趕著春秋天氣暖和時,眼下還沒出正月,老夫人又那麼大歲數了,怕來的路上顛簸受苦。

 楚家二叔走不得,萬一老夫人不願來盛京,那該怎麼辦。

 嚴氏為此事發愁,楚欣勸道:“接祖母回來是做晚輩的孝心,我們只管接去就是,來不來,全看祖母的意思。”

 嚴氏就命人去接了,也不知能不能趕上。

 想想前些日子還太平盛世,越朝上下歡歡喜喜地過年,年剛過完,朝夕間趙王就反了,楚國公無甚實權,每日喝酒吃肉,還總說趙王打不進來。

 嚴氏著急,只能差人往孃家和長女家問問。

 如今在朝摸著能摸到政事的,也就是楚國公的大女婿,陸枕言。

 陸枕言在刑部任職,他很受刑部尚書重用,短短一年半,已經破格做到了刑部侍郎的位置,不過其中少不了楚瑾為之周旋打點的緣故。

 楚瑾雖不為官,可總是和官家夫人周旋,說話辦事又漂亮,讓陸枕言少走了不少彎路。

 而且陸枕言今年才二十歲,誰見了不說一聲年輕有為。

 此番朝內動亂,陸枕言也知曉,更怕戰火到盛京,牽連家人,下職回府和楚瑾商量,若不南下避難。

 楚瑾是成王妃的姐姐,如今兩人還有孩子,若南下避難,王爺王妃必定應允。

 陸枕言道:“若無事再回來,就當去散散心。”

 楚瑾搖了搖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況且,趙王護衛了百姓多年,我信不是他一朝一夕能反了的人。三妹妹那裡是離得遠,可此時過去,也是添煩添亂。”

 更何況楚瑾的母親兄弟姐妹都在盛京,她是能帶著孩子走,可別人呢,她能眼睜睜看著母親兄長妹妹們在盛京受苦嗎。

 陸枕言嘆了口氣,拍了拍楚瑾肩膀以示安撫,“也好,留在盛京我會護著你們。”

 楚瑾把他的手拂開,“我知你暗自與成王有書信往過什麼?”

 楚瑾當初差一點就成了陳王妃,楚國公願意也有當時先帝屬意陳王的緣故,那時陳王的確風頭無二。

 皇家奪儲爭嫡她並非不知,趙王造反,皇上下令要處死反賊,以安定天下。

 可說句難聽的,趙王造反也有皇上的緣故,一為削藩,二為引質子進宮。若趙王敗了,那早晚有一日,成王也會被削。

 趙王以前是皇子,成王從前也是皇子,這些年一直謹慎行事,難道到這個時候了,就沒有一絲一毫別的想法嗎?

 楚國公府的幾個姑娘裡,要數楚瑾楚欣姐妹倆性子最相近。

 楚瑾自小就拔尖好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讀書做文章誓要不比男子差,及笄之前便有才名,之後更是聲名遠播,名揚盛京。

 後來在佛堂一年多磨練心性,明白人這一輩子,並非走到高處才是圓滿,嫁給陸枕言日子過得也不錯,可心底還是那想法,性子也依舊是那個性子。

 這都什麼時候了,怎麼就不知著急呢。

 楚瑾知道三妹妹性子沉穩,可這會兒不是該沉穩的時候,早些準備肯定沒錯。

 若是她的妹妹做了皇后,楚瑾也不愁陸枕言沒有好出路。

 楚瑾都替他們著急,成婚倉促,離京倉促,比起其他皇子,就好似撿來的。

 她見過成王幾次,做妹夫也無可挑剔,相比於其他王爺起起伏伏,成王總是能在關鍵時刻保全自身,這可不是單憑運氣就行的。

 既然有這智謀,為何不趁此機會,借風扶搖直上呢。

 成王也是藩王,真等日後削藩?

 陸枕言輕輕嘆了口氣,與成王書信往來,他沒想過瞞過楚瑾,更知瞞也瞞不住。

 楚瑾比他還要聰慧,若為男子,哪裡會指望家中兄長去考功名。

 陸枕言斟酌著道:“只是如今並非最好的時候,其他藩王都在觀望,都想憑此機會立功,但有句話叫名正言順,趙王此舉是為謀逆,差了名正言順幾個字。”

 朝中憎恨趙王的不在少數,戰火動亂哪兒有國泰民安來得安穩自在。

 哪怕他一身傷,曾立下不少戰功。

 陸枕言道:“你可曾聽過那個傳聞,皇上繼位快兩年,自大皇子夭折後就未有子嗣,當初宮裡妃嬪有孕,卻小產了。

 有傳言說是當初慶王暗害皇上,致使皇上身體不好,所以才沒孩子。質子進宮後生了不少事端,若真到了那迫不得已的一日,皇位是極有可能傳給成王的。”

 明光帝也是見識過其他兄弟狼子野心,況且幾個侄子年紀太小,經不住事,唯一沒有對皇位虎視眈眈的就是蕭秉承。

 不僅沒有,還可以說是安分守己。

 況且做皇帝的也得為天下考慮,如今皇上在政事上挑不出錯,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信任太傅和六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