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五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

  由於這個時期文風處於鼎盛時期,故而街道不乏讀書人的身影,城中的私塾傳出朗朗讀書聲,而城中頗多古玩字畫店,處處透著一種古色古香。

  泰和城建於唐代,呈正方形城體的結構,由兩條寬闊的青磚街道縱橫交錯,泰安縣衙正是坐落在城西。

  兩輛由南門進來的馬車紛紛地行駛在熱鬧的青磚街道中,在來到街中心的時候,旋即便向左拐向縣衙。

  今天是一個陰天,但並沒有下雨的徵兆。

  泰和縣衙後院,此刻空氣飄著一股濃濃的酒肉香,這裡顯得其樂融融的模樣。

  身穿七品官服的苟知縣留著漂亮的八字鬍,雖然在普通百姓面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官,但此次像是一條巴結狗。

  他正討好地朝一位身穿四品官服的中年男子敬酒,臉上盡是諂媚之色:“程知府,下官再敬您一杯!”

  “這南溪酒果然名不虛傳!”程知府將杯中的佳釀飲盡,顯得十分儒雅地評價道。

  旁邊坐著的六旬老者身上同樣擁有儒雅之氣,微微一笑地道:“老夫已經備了十罈佳釀,程知府明日歸去之時,便可一併捎上,還請莫要推辭!”

  縣衙的錢師爺在這裡幫著倒酒,想到這酒的年份,不由得暗暗瞠目結舌。

  “呵呵……曾舉人如此熱情,那本府便卻之不恭了!”程知府並沒有擺官架子,又是開懷而笑地道。

  曾不凡看到對方收下自己的禮,這一切其實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在泰和縣內,現在最有威望的並不是李士奇和陳循的首輔之家,而是因狀元郎曾鶴齡而興的曾家。

  曾家的祖上是北宋農學家曾安止,雖然到了這一代已經有所沒落,但卻能夠一直維持書香門第的體面。

  到了曾鶴齡這一代,曾家像是得到上蒼庇佑般,先是其兄曾椿齡高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而曾鶴齡於永樂十九年高中狀元。

  由於主持會試的考官是本縣的楊士奇,即手持重權的大明首輔,曾鶴齡自然而然地拜在楊士奇門下。

  因有楊士奇的照顧,他參與編修《成祖實錄》、《仁宗實錄》和《宣宗實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

  正統三年,他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份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官,正當他要藉此進入禮部的時候,結果沒兩年便病逝於任上。

  雖然曾鶴齡並沒有兩位首輔般顯赫一時,但其仕途為後來者奠定了基礎,而曾家的人才是層出不窮。

  曾追是曾鶴齡的嫡孫,於成化十四年摘取探花郎,而他跟曾鶴齡屬於祖孫鼎甲,一時被傳為科舉佳話。

  曾家三代共計出現六位進士,所以盛傳“曾家巷裡狀元坊,一門三代六進士,祖孫兩輩雙鼎甲”,而曾氏一族的舉人還有將近十人。

  即便到了現在,曾家之人曾彥是成化十四年的狀元,現在還在翰林院任職,致使曾家的榮耀一直持續到現在,故而成為整個泰和縣最顯赫之家。

  曾不凡正是曾鶴齡的孫子,亦考取了舉人功名,但在會試中屢試不第。

  由於年事漸高,所以他早已經放棄了科舉一途,更是到外地做了幾年的縣丞,而今執掌曾家的產業。

  正是家族的底蘊擺在這裡,所以曾不凡完全擁有跟程知府平起平坐的資本,甚至指使程知府為自己辦事。

  “曾舉人,本縣亦敬您一杯!”苟知縣亦是難得有機會跟曾不凡同桌吃飯,所以對曾不凡亦是巴結道。

  曾不凡端起酒杯輕呷一小口,便抬頭望向旁邊的程知府:“當今聖上嚴於選官,此事人盡皆知。今年京察必定淘汰一大批不稱職官員,我堂兄在京城跟文選司張郎中為同年之誼,此事定會助知府大人一臂之力!”

  雖然京官對京察畏之如虎,但地方官員卻是將三年或六年一次的京察視為機會,屆時會出現大量的空缺。

  他們一旦能返回京城任職,那便是地地道道的京官,可以說是青雲直上了。

  程知府作為堂堂的四品官員,之所以甘願受曾不凡驅使,更是不惜開罪一位告老還鄉的原兵部尚書,正是想要攀上這個關係好重返京城追逐名利。

  程知府心裡像是吃了蜜般,當即便鄭重地拱手道:“呵呵……若此次本府能夠順利返京,他日必有厚報!”

  正是這時,外面突然響起一陣鼓聲。

  苟知縣先是微微一愣,而後反應過來是縣衙的鳴冤鼓響了,若不是有人故意鬧事的話,那麼便出現了不得了的冤情。